第317章 国家“万人计划”(5000字大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国家组织部门的会议室内。
一位老人正在这里主持这次国家“万人计划”的人选会议。
“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间段,相信你们也收到了不少推荐信,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说。”老人是政务院的一位领导。
因为国家“万人计划”是国家11个部门联合启动实施的,所以必须有一位足以拍板做决定的领导压阵。
否则,还真不好说选出来的人员,是否符合计划的标准。
听到老领导的话,负责会议主持的国家组织部门的领导田立庚说道:“那我们就先说一说初审的情况吧。”
说着,田立庚把手中的稿件翻到新的一页,继续说道:“每年评选的名额在1000名左右,其中杰出人才在10人左右,领军人才在800人左右,青年拔尖人才200左右,也就是我们分10年的年均目标。”
“当然,根据原定计划,每年的名额并不是限额的。如果优秀人才过多,那名额自然也是可以扩充的。”
“这段时间,我们各部门也都收到了不少的推荐信,经过我们11部门联合的初审筛选,现在还剩下1748人。”
“可以说,这1748人都是完全符合国家‘万人计划’选拔标准的。我们今天的会议,就先过一下第一批的263人。下面按照会议流程,开始进行人员的详细筛选。”
田立庚说完,冲国家科技部门的领导点了点头,对方会意,接过田立庚的话,说道:“那下面,我们就按照名单排序,讨论一下第一批的263人。”
这位国家科技部门的领导名叫李振邦,他拿出第一批候选人的名单,开始念名:“首先是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名单筛选。”
“第一个,王怡芳。华国科学院院士,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今年11月9日,201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米国加州圣何塞举行。”
“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王怡芳获得此项荣誉,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所以,王怡芳的入选,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老领导,我们11部门的联合意见也是把她排在杰出人才的第一位。”
政务院老领导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看到老领导点头同意,田立庚、李振邦等11部门的专项负责领导同时松了口气。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把王怡芳放在第一位,就是为了保证第一个全票通过。
有了第一个的顺利通过,后面也会顺利很多。
李振邦拿起笔记录了一下,便接着说道:“那王怡芳同志就确定为今年杰出人才第一批的第一人了。”
“接下来,是第二个……”
今年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很快被敲定了。
几乎都是各个领域的大佬,在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够得上杰出人才的,早已不是一般人了,都是研究方向处于世界科技前沿,科研上取得重大成果,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万人计划”中杰出人才最少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入选者讨论了。
如果说杰出人才是领域的大佬,那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就是有希望成为真正领域大佬的人物。
当然,相对于杰出人才基本上都是科研领域来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就不止是科研领域了。
这也是国家“万人计划”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人数是最多的的原因。
也因为这个人数是最多的,即使是分批次讨论,按照组织部门的会议流程,单第一批人员的讨论会议就排了两天的时间。
“那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年第一批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人选讨论,这个人数是最多的,所以会议的争议可能会有些多,咱们都耐心点,也多给老领导分分忧。”李振邦笑着说道。
其他部门的专项负责领导都笑着说:“没问题,这是应该的,相信我们能把意见统一。”
只不过,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目光都不经意的从老领导身上掠过。
说到底,真正能拍板的人,还是这位老人。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真正会引起大争议的人,还在后面。
李振邦拿出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候选名单,继续念名:“第一个,方钟。华国科学院物理所副所长,研究员。”
“今年,方钟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了外尔费米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这一研究成果入选了英国《物理世界》的‘2015年十大突破’。”
“根据初审的筛选意见,我提议把方钟同志放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一批200人的第一位,大家觉得如何?”
田立庚看了老领导一眼,第一个发表意见:“我赞同李局长的这个提议,虽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范围比较广,但第一位的还是应该是科研领域的人才。”
“一方面,与我们国家的政策的相符,另一方面,也与杰出人才的领域相对应,呈现出一种人才相继的局面。”
紧跟在田立庚后面,其余部门的专项负责人也各自发表了意见。
除了仅有的两人表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国家组织部门的会议室内。
一位老人正在这里主持这次国家“万人计划”的人选会议。
“又到了每年的这个时间段,相信你们也收到了不少推荐信,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说。”老人是政务院的一位领导。
因为国家“万人计划”是国家11个部门联合启动实施的,所以必须有一位足以拍板做决定的领导压阵。
否则,还真不好说选出来的人员,是否符合计划的标准。
听到老领导的话,负责会议主持的国家组织部门的领导田立庚说道:“那我们就先说一说初审的情况吧。”
说着,田立庚把手中的稿件翻到新的一页,继续说道:“每年评选的名额在1000名左右,其中杰出人才在10人左右,领军人才在800人左右,青年拔尖人才200左右,也就是我们分10年的年均目标。”
“当然,根据原定计划,每年的名额并不是限额的。如果优秀人才过多,那名额自然也是可以扩充的。”
“这段时间,我们各部门也都收到了不少的推荐信,经过我们11部门联合的初审筛选,现在还剩下1748人。”
“可以说,这1748人都是完全符合国家‘万人计划’选拔标准的。我们今天的会议,就先过一下第一批的263人。下面按照会议流程,开始进行人员的详细筛选。”
田立庚说完,冲国家科技部门的领导点了点头,对方会意,接过田立庚的话,说道:“那下面,我们就按照名单排序,讨论一下第一批的263人。”
这位国家科技部门的领导名叫李振邦,他拿出第一批候选人的名单,开始念名:“首先是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名单筛选。”
“第一个,王怡芳。华国科学院院士,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今年11月9日,201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米国加州圣何塞举行。”
“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王怡芳获得此项荣誉,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所以,王怡芳的入选,可以说是众望所归。老领导,我们11部门的联合意见也是把她排在杰出人才的第一位。”
政务院老领导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看到老领导点头同意,田立庚、李振邦等11部门的专项负责领导同时松了口气。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把王怡芳放在第一位,就是为了保证第一个全票通过。
有了第一个的顺利通过,后面也会顺利很多。
李振邦拿起笔记录了一下,便接着说道:“那王怡芳同志就确定为今年杰出人才第一批的第一人了。”
“接下来,是第二个……”
今年杰出人才第一批的3人很快被敲定了。
几乎都是各个领域的大佬,在华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够得上杰出人才的,早已不是一般人了,都是研究方向处于世界科技前沿,科研上取得重大成果,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万人计划”中杰出人才最少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入选者讨论了。
如果说杰出人才是领域的大佬,那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就是有希望成为真正领域大佬的人物。
当然,相对于杰出人才基本上都是科研领域来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就不止是科研领域了。
这也是国家“万人计划”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人数是最多的的原因。
也因为这个人数是最多的,即使是分批次讨论,按照组织部门的会议流程,单第一批人员的讨论会议就排了两天的时间。
“那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年第一批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人选讨论,这个人数是最多的,所以会议的争议可能会有些多,咱们都耐心点,也多给老领导分分忧。”李振邦笑着说道。
其他部门的专项负责领导都笑着说:“没问题,这是应该的,相信我们能把意见统一。”
只不过,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目光都不经意的从老领导身上掠过。
说到底,真正能拍板的人,还是这位老人。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真正会引起大争议的人,还在后面。
李振邦拿出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候选名单,继续念名:“第一个,方钟。华国科学院物理所副所长,研究员。”
“今年,方钟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了外尔费米子。科学家们认为,这一发现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这一研究成果入选了英国《物理世界》的‘2015年十大突破’。”
“根据初审的筛选意见,我提议把方钟同志放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一批200人的第一位,大家觉得如何?”
田立庚看了老领导一眼,第一个发表意见:“我赞同李局长的这个提议,虽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范围比较广,但第一位的还是应该是科研领域的人才。”
“一方面,与我们国家的政策的相符,另一方面,也与杰出人才的领域相对应,呈现出一种人才相继的局面。”
紧跟在田立庚后面,其余部门的专项负责人也各自发表了意见。
除了仅有的两人表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