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科研合作(二)(求订阅!!)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展的基础,算是人类科学文明的指路灯。
除了设立奖项之外,赵一还联合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发展一份顶级科学杂志,由于和科学沾边的好名字都已经被别人占据了。
所以赵一就提议将这份杂志命名为天问,虽然让人觉得有和天问大学关联的感觉,但是在没有好名字的情况下,这个名字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而且特别具有中国特色。
而且除了本身名字好外,就是这份杂志的经费支出,基本上全部由赵一来承担,出钱的都是大爷,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当然就没有意见了。
这份期刊的目标是对标国外的顶级综合性杂志,让国内的科研人员,有一个发表自己成果的地方,而不是像前世那样,想要获得认可,还需要投稿到国外杂志发表。
不是赵一民族主义,是因为这样的话,我国永远无法从西方国家掌握科学话语权,这也是赵一努力推动这次国内科学发展的目的之一。
当然,既然想要对标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杂志,那么发表在上面的文章就必须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前期可能在收集高质量的论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赵一还需要让自己旗下的企业和研究单位,适当的放出来一些研究成果。
譬如天行半导体公司可以发表他们在第二代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青农生物实验室可以放出来一些生物研究成果,将这份顶级杂志的逼格给撑起来。
当然由石高林教授撰写的石墨烯材料的发现和特性研究的论文,也会发表在这份杂志上面,至于国外会不会订阅,赵一就管不到了。
这种开创性的理论刊登在天问杂志上面,如果国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不订阅,那是他们自己的损失,绝不会是我们的损失。
另一项让众多专家和学者眼热的,就是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内科学发展的最高指导性学术机构。
能够加入这个委员会,就是专家学者在科学技术领域给予最高的认可了,每一位加入进来的专家学者,都必须是该领域里面的佼佼者。
赵一本人是不打算加入里面的,毕竟这个学术委员会,具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他一介民间散人,完全就没有必要参合进去,也无需使用里面的资源来支撑自己。
说到底,还是他已经无所求了,多一点荣誉少一点荣誉,对他影响都不大,所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虽然是他提议成立的,但是却对参与进去不是很热衷。
只是他在数学领域在国内成就最大,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担任了数学发展小组的成员,原本还要选他作为小组组长,可是被赵一拒绝了。
他根本就没有兴趣和时间来操心这种行政性事务,如果有什么数学方面的发展建议,他倒是愿意充当专家,提供一些咨询建议,这方面花不了多少时间,也不用太操心。
让赵一比较无奈的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的会长,还是落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头上,这是赵一无法决定的事情。
再说除了一些私人研究机构,想要在国内混的科学工作者,大部分都具有公职在身,而像赵一这样,算是整个委员会里面,唯一的白身了。
好在委员会里面的规章规定,担任会长的人选,必须具备学术背景,这样做就是怕外行领导内行。
虽然会长不可能还是在科研第一线,至少曾经也是学术领域的人员,不至于反常识性错误,这算是赵一有点欣慰的地方了。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合国内科研力量,形成几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科研院所。
这也是赵一提出的十条里面的一条,除了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相关科学分类的学术影响力外,另一个目的就是给予专心研究的人员一定的生活保障。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到大学任教,他们更愿意默默无闻的搞自己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又偏理论,无法为他们带来多少经济收入。
这样的人才,就需要国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让他们安心的做自己的研究,同时将这些比较内向的人员集中在一起,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他们的研究相当有好处。
而且这些基础科学研究院所,都是挂在中科院名下,之前中科院其实已经有相关的院所,只是范围还没有扩大到这种程度而已,提供的经费也不会如现在这么充足。
不然也不会出现计算所还要出去自己创收的情况,这还是因为计算所好歹和实用技术沾点边,像纯理论研究,就很难创收了。
这个举措算是对现有科研体系的升级吧,赵一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
至于科研成果转化,赵一提出的建议是,政府层面鼓励专利技术中介公司和代理公司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中介公司或代理公司尽量的将手里的专利技术卖出去。
只要能够卖出去,才能够实实在在得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动力。
第(3/3)页
展的基础,算是人类科学文明的指路灯。
除了设立奖项之外,赵一还联合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发展一份顶级科学杂志,由于和科学沾边的好名字都已经被别人占据了。
所以赵一就提议将这份杂志命名为天问,虽然让人觉得有和天问大学关联的感觉,但是在没有好名字的情况下,这个名字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而且特别具有中国特色。
而且除了本身名字好外,就是这份杂志的经费支出,基本上全部由赵一来承担,出钱的都是大爷,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当然就没有意见了。
这份期刊的目标是对标国外的顶级综合性杂志,让国内的科研人员,有一个发表自己成果的地方,而不是像前世那样,想要获得认可,还需要投稿到国外杂志发表。
不是赵一民族主义,是因为这样的话,我国永远无法从西方国家掌握科学话语权,这也是赵一努力推动这次国内科学发展的目的之一。
当然,既然想要对标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杂志,那么发表在上面的文章就必须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前期可能在收集高质量的论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赵一还需要让自己旗下的企业和研究单位,适当的放出来一些研究成果。
譬如天行半导体公司可以发表他们在第二代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青农生物实验室可以放出来一些生物研究成果,将这份顶级杂志的逼格给撑起来。
当然由石高林教授撰写的石墨烯材料的发现和特性研究的论文,也会发表在这份杂志上面,至于国外会不会订阅,赵一就管不到了。
这种开创性的理论刊登在天问杂志上面,如果国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不订阅,那是他们自己的损失,绝不会是我们的损失。
另一项让众多专家和学者眼热的,就是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内科学发展的最高指导性学术机构。
能够加入这个委员会,就是专家学者在科学技术领域给予最高的认可了,每一位加入进来的专家学者,都必须是该领域里面的佼佼者。
赵一本人是不打算加入里面的,毕竟这个学术委员会,具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他一介民间散人,完全就没有必要参合进去,也无需使用里面的资源来支撑自己。
说到底,还是他已经无所求了,多一点荣誉少一点荣誉,对他影响都不大,所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虽然是他提议成立的,但是却对参与进去不是很热衷。
只是他在数学领域在国内成就最大,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担任了数学发展小组的成员,原本还要选他作为小组组长,可是被赵一拒绝了。
他根本就没有兴趣和时间来操心这种行政性事务,如果有什么数学方面的发展建议,他倒是愿意充当专家,提供一些咨询建议,这方面花不了多少时间,也不用太操心。
让赵一比较无奈的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的会长,还是落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头上,这是赵一无法决定的事情。
再说除了一些私人研究机构,想要在国内混的科学工作者,大部分都具有公职在身,而像赵一这样,算是整个委员会里面,唯一的白身了。
好在委员会里面的规章规定,担任会长的人选,必须具备学术背景,这样做就是怕外行领导内行。
虽然会长不可能还是在科研第一线,至少曾经也是学术领域的人员,不至于反常识性错误,这算是赵一有点欣慰的地方了。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合国内科研力量,形成几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科研院所。
这也是赵一提出的十条里面的一条,除了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相关科学分类的学术影响力外,另一个目的就是给予专心研究的人员一定的生活保障。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到大学任教,他们更愿意默默无闻的搞自己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又偏理论,无法为他们带来多少经济收入。
这样的人才,就需要国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让他们安心的做自己的研究,同时将这些比较内向的人员集中在一起,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他们的研究相当有好处。
而且这些基础科学研究院所,都是挂在中科院名下,之前中科院其实已经有相关的院所,只是范围还没有扩大到这种程度而已,提供的经费也不会如现在这么充足。
不然也不会出现计算所还要出去自己创收的情况,这还是因为计算所好歹和实用技术沾点边,像纯理论研究,就很难创收了。
这个举措算是对现有科研体系的升级吧,赵一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
至于科研成果转化,赵一提出的建议是,政府层面鼓励专利技术中介公司和代理公司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中介公司或代理公司尽量的将手里的专利技术卖出去。
只要能够卖出去,才能够实实在在得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