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册封太子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册封太子的吉日选定在六月初六。
这一天黄道极佳,诸事皆宜。原本小七定下这天为青影和小桃完婚,却因为册封太子之事,不得不往后延期。
邹太后早就派了掌管礼教的司仪嬷嬷来到楚王府,教导若水册封之日的规矩礼数,并让尚衣局加紧赶制若水封妃之日所穿的太子妃礼服。
她仍然不放心,派了玉瑾亲自来到王府,对若水耳提面命,细细嘱咐了一番,自然也没忘了叮嘱若水要多食血燕,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
若水一一应下,心中暖暖的,这位邹太后对自己的关心,真的如同祖母一般亲厚,让她又是感动又是惭愧。
她知道邹太后和小七都希望自己早点有孕,可她真的不想让这具身体在还没有完全长成的情况下就生产,她是医生,对这种情形最是了解不过,可却苦于无法和身为古人的邹太后和小七解释清楚。
至于她不想要孩子,她有一百个法子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做到。她现在用的是最传统的中药避孕良方,选用油菜子、生地、白芍、当归和川芎等材料调成的小丸,每日一丸,可长期避孕,而且对身体没有任何损害。
这种药丸的好处是停服之后一个月,身体机能便会恢复,可以正常受孕。
只是每每燕好之后,看到小七那满怀期翼的眼神,她都忍不住一阵心虚,他常常把手放在她的腹部,信心满满的说,“再过十个月,说不定我就要当爹了,水儿,你说,咱们的宝宝会是男孩还是女孩?”
他一提起这个话题,若水就打着哈欠装睡,把头缩在他怀里蒙混过去。
她心里不止一次的想说,小七,我不是不想给你生孩子,只是现在真的太早,这具身体还太小,她承受不住,而且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是在二十三岁,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年龄的女性生下的宝宝大多数会得到父母双亲最佳的遗传基因,他会集二人的优点于一身。
小七,相信我,再过几年,我一定会为咱们生一个最优秀最健康的宝宝。
楚王即将册封太子的上谕颁布之后,东黎城中,处处是一片欢腾喜庆的景象,百姓们几乎是翘首以盼着册封太子之日的到来。
这可是东黎近五十年来传出的第一件大喜事,百姓们虽然对将要被封为太子的楚王并不十分了解,先前在百姓们中传扬赞美的都是他的容貌,但近来他为帝都百姓做下的善举,却获得了百姓们的衷心爱戴。
那日若水派何管家分给受灾百姓的两大箱宫中财物,打的是圣德帝和太后娘娘赏赐的旗号,但圣德帝的上谕一出,受惠的百姓们马上意识到,先前自己得到的那些财物分明是楚王和楚王妃赐给自己的啊,于是对二人更是感激涕零。
他们越是做了善事不欲留名,百姓们却愈发把二人的名声夸赞到极至。
太子册封大典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着,而姚皇后的凤仪宫中,却是一派悠闲。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册封太子的吉日选定在六月初六。
这一天黄道极佳,诸事皆宜。原本小七定下这天为青影和小桃完婚,却因为册封太子之事,不得不往后延期。
邹太后早就派了掌管礼教的司仪嬷嬷来到楚王府,教导若水册封之日的规矩礼数,并让尚衣局加紧赶制若水封妃之日所穿的太子妃礼服。
她仍然不放心,派了玉瑾亲自来到王府,对若水耳提面命,细细嘱咐了一番,自然也没忘了叮嘱若水要多食血燕,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
若水一一应下,心中暖暖的,这位邹太后对自己的关心,真的如同祖母一般亲厚,让她又是感动又是惭愧。
她知道邹太后和小七都希望自己早点有孕,可她真的不想让这具身体在还没有完全长成的情况下就生产,她是医生,对这种情形最是了解不过,可却苦于无法和身为古人的邹太后和小七解释清楚。
至于她不想要孩子,她有一百个法子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做到。她现在用的是最传统的中药避孕良方,选用油菜子、生地、白芍、当归和川芎等材料调成的小丸,每日一丸,可长期避孕,而且对身体没有任何损害。
这种药丸的好处是停服之后一个月,身体机能便会恢复,可以正常受孕。
只是每每燕好之后,看到小七那满怀期翼的眼神,她都忍不住一阵心虚,他常常把手放在她的腹部,信心满满的说,“再过十个月,说不定我就要当爹了,水儿,你说,咱们的宝宝会是男孩还是女孩?”
他一提起这个话题,若水就打着哈欠装睡,把头缩在他怀里蒙混过去。
她心里不止一次的想说,小七,我不是不想给你生孩子,只是现在真的太早,这具身体还太小,她承受不住,而且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是在二十三岁,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年龄的女性生下的宝宝大多数会得到父母双亲最佳的遗传基因,他会集二人的优点于一身。
小七,相信我,再过几年,我一定会为咱们生一个最优秀最健康的宝宝。
楚王即将册封太子的上谕颁布之后,东黎城中,处处是一片欢腾喜庆的景象,百姓们几乎是翘首以盼着册封太子之日的到来。
这可是东黎近五十年来传出的第一件大喜事,百姓们虽然对将要被封为太子的楚王并不十分了解,先前在百姓们中传扬赞美的都是他的容貌,但近来他为帝都百姓做下的善举,却获得了百姓们的衷心爱戴。
那日若水派何管家分给受灾百姓的两大箱宫中财物,打的是圣德帝和太后娘娘赏赐的旗号,但圣德帝的上谕一出,受惠的百姓们马上意识到,先前自己得到的那些财物分明是楚王和楚王妃赐给自己的啊,于是对二人更是感激涕零。
他们越是做了善事不欲留名,百姓们却愈发把二人的名声夸赞到极至。
太子册封大典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着,而姚皇后的凤仪宫中,却是一派悠闲。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