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萧南笑着说:“嗯。好。”
萧南三人去找寺庙卖小吃的地方,经过一个四合院,里面住着僧人。院子里面有一株翠绿松柏,构成武侠电影里的情节,萧南感觉到要遇到武林高手了。
其中一间房子的门开着,一位年逾古稀的僧人站在里面看着萧南,关了门退进去。僧人关门的时候,萧南看着僧人的脸庞,脸色红润,血气饱满,真气充足,和普通家境富裕的市民的脸色气色肤色不同。
僧人的脸庞红润,有真气充足的光泽,普通家境富裕的市民的脸庞红润,是物质条件优越生活好的象征。僧人的眼神充足,闪着亮光,普通身体强壮的人不具有,也不是普通身体强壮的体力劳动者具有。
僧人的所有脸部特征都表明修炼有素,是有道的僧人。一个房间的门联有两首诗: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另一首诗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萧南不懂佛学,看了这两首诗,感觉两首诗的意境超出平常人的见识,但是两首诗的意境迥然不同。
一首诗肯定有菩提树,一首诗否定有树,否定有树,不是没有树,这株菩提树非平常提到的菩提树;一个是肯定有明镜台,明镜台即心,心能思考问题,现代人说大脑思考问题,古人认为心思考问题,萧南知道。
另一首诗则是说,明镜没有台,这个台是什么?好像是平台吧?前一首肯定心就是明镜台,后一首说有明镜,但明镜没有平台,或者说没有明镜的平台。一个肯定心就是明镜台,一个否定明镜有台,明镜有没有台?结合前面的无树来理解,非台就是无台就是没有。
整首诗给人空荡荡的感觉。勤拂拭不要染着尘埃,没有物体哪儿染尘埃?很超脱的样子,给人更空荡的感觉。
周姬笑着说:“帅哥雅兴十足。”
萧南笑着回答:“我感觉这两首诗很有意思。”
周姬笑着说:“你看了几分钟了,理解没有?”
萧南笑着说:“理解了一部分,更多的没有理解。我不是佛门中人。不能完全理解。”
周姬笑着说:“你怎么理解?说下你理解的地方。”
萧南笑着说:“前面的诗说身体是菩提树,心就是明镜的平台,要经常用布抹干净心灵的灰尘,不要让心灵染着尘埃。第二首诗说,菩提没有树,明镜也没有平台,什么也没有什么地方染着尘埃?”
陈玉笑着说:“要理解这两首诗,必须懂佛学。我自修导游,知道这些楹联诗词。”
萧南愣住了:“是吗?”
周姬笑着说:“这两首诗,代表着佛家的公案。这两首诗出现后,佛家分为南北宗,南方为顿悟,顿悟就是‘直指人心,頓悟成佛‘。对于参禅的佛徒来说,不执着于文字和教理。北方为渐悟。通过诵读佛教经典和打坐领悟佛家的真谛。”
萧南问:“而个僧人的这两种想法完全不同。”
周姬笑着说:“你看这两首诗的时候,没看见诗的旁边有作者的名字吗?第一首诗是北宗宗祖神秀所作,第二首诗是南宗宗祖慧能所作。要看懂诗,要有佛学修养。”
萧南笑着问:为什么要懂这两首诗必须要有佛学修养?”
周姬笑着说:“这两首诗是佛门的有道高僧写的禅诗,不懂佛学,就不懂诗里的术语。像菩提树你懂吗?”
萧南笑着说:“菩提树大概是一种树吧?”
周姬笑着说:“菩提树是一种树,但在这首诗里,菩提树有特定的含义,不懂佛学就不能理解两首诗。没有人为你解释佛教的宗旨和修炼的目的,不知道佛教徒做些什么,打坐为了什么,就不能理解诗的佛学意境。”
萧南说:“你懂佛学吗?”
陈玉笑着说:“我也不懂佛学。我学导游肯定知道。”
萧南笑着说:“你也不懂佛学?”
陈玉笑着说:“我为什么要懂佛学?我当导游不是为寺庙培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萧南笑着说:“嗯。好。”
萧南三人去找寺庙卖小吃的地方,经过一个四合院,里面住着僧人。院子里面有一株翠绿松柏,构成武侠电影里的情节,萧南感觉到要遇到武林高手了。
其中一间房子的门开着,一位年逾古稀的僧人站在里面看着萧南,关了门退进去。僧人关门的时候,萧南看着僧人的脸庞,脸色红润,血气饱满,真气充足,和普通家境富裕的市民的脸色气色肤色不同。
僧人的脸庞红润,有真气充足的光泽,普通家境富裕的市民的脸庞红润,是物质条件优越生活好的象征。僧人的眼神充足,闪着亮光,普通身体强壮的人不具有,也不是普通身体强壮的体力劳动者具有。
僧人的所有脸部特征都表明修炼有素,是有道的僧人。一个房间的门联有两首诗: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另一首诗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萧南不懂佛学,看了这两首诗,感觉两首诗的意境超出平常人的见识,但是两首诗的意境迥然不同。
一首诗肯定有菩提树,一首诗否定有树,否定有树,不是没有树,这株菩提树非平常提到的菩提树;一个是肯定有明镜台,明镜台即心,心能思考问题,现代人说大脑思考问题,古人认为心思考问题,萧南知道。
另一首诗则是说,明镜没有台,这个台是什么?好像是平台吧?前一首肯定心就是明镜台,后一首说有明镜,但明镜没有平台,或者说没有明镜的平台。一个肯定心就是明镜台,一个否定明镜有台,明镜有没有台?结合前面的无树来理解,非台就是无台就是没有。
整首诗给人空荡荡的感觉。勤拂拭不要染着尘埃,没有物体哪儿染尘埃?很超脱的样子,给人更空荡的感觉。
周姬笑着说:“帅哥雅兴十足。”
萧南笑着回答:“我感觉这两首诗很有意思。”
周姬笑着说:“你看了几分钟了,理解没有?”
萧南笑着说:“理解了一部分,更多的没有理解。我不是佛门中人。不能完全理解。”
周姬笑着说:“你怎么理解?说下你理解的地方。”
萧南笑着说:“前面的诗说身体是菩提树,心就是明镜的平台,要经常用布抹干净心灵的灰尘,不要让心灵染着尘埃。第二首诗说,菩提没有树,明镜也没有平台,什么也没有什么地方染着尘埃?”
陈玉笑着说:“要理解这两首诗,必须懂佛学。我自修导游,知道这些楹联诗词。”
萧南愣住了:“是吗?”
周姬笑着说:“这两首诗,代表着佛家的公案。这两首诗出现后,佛家分为南北宗,南方为顿悟,顿悟就是‘直指人心,頓悟成佛‘。对于参禅的佛徒来说,不执着于文字和教理。北方为渐悟。通过诵读佛教经典和打坐领悟佛家的真谛。”
萧南问:“而个僧人的这两种想法完全不同。”
周姬笑着说:“你看这两首诗的时候,没看见诗的旁边有作者的名字吗?第一首诗是北宗宗祖神秀所作,第二首诗是南宗宗祖慧能所作。要看懂诗,要有佛学修养。”
萧南笑着问:为什么要懂这两首诗必须要有佛学修养?”
周姬笑着说:“这两首诗是佛门的有道高僧写的禅诗,不懂佛学,就不懂诗里的术语。像菩提树你懂吗?”
萧南笑着说:“菩提树大概是一种树吧?”
周姬笑着说:“菩提树是一种树,但在这首诗里,菩提树有特定的含义,不懂佛学就不能理解两首诗。没有人为你解释佛教的宗旨和修炼的目的,不知道佛教徒做些什么,打坐为了什么,就不能理解诗的佛学意境。”
萧南说:“你懂佛学吗?”
陈玉笑着说:“我也不懂佛学。我学导游肯定知道。”
萧南笑着说:“你也不懂佛学?”
陈玉笑着说:“我为什么要懂佛学?我当导游不是为寺庙培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