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红歌的力量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章 《娘子军连歌》(1)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工作者决心把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搬上银幕。

1959年,著名导演谢晋开始筹备拍摄电影《红色娘子军》。一天,谢晋找到了作曲家黄准,递给她《红色娘子军》的剧本,问她有没有兴趣为电影作曲。黄准一口气读完了本子,深深为剧情所感动,并且激起强烈的创作愿望。于是,在摄制组成立以前,黄准就与导演南下海南深入生活。一般而言,一部影片在投入拍摄以后,作曲者才加入进来。像黄准这样,与剧组拍摄人员深入生活的极为少见。

然而,在摄制组讨论创作何种音乐过程中,关于“娘子军连歌”的创作问题,引起了很大争议。大部分人认为,大可不必费尽心思创作新歌曲,可以用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代替,这样,整部片子会显得更有历史感、庄重感。但是,黄准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她认为革命历史歌曲虽然反映了历史,具有历史上的特征,但并不符合本剧的风格,也不能凸显海南的特色。她坚持一定要有一支娘子军自己的连歌。为此,她向众人许下承诺:“我一定要写出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为群众喜爱的新的革命歌曲。”她这种坚定不移的态度感染了大家,大家同意她创作一首新的“娘子军连歌”。

然而,黄准也知道,要创作出一首好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创作好歌曲,她随外景小组第二次踏上海南的土地。影片正式开拍后,她又随摄制组第三次来到海南,天天泡在拍摄现场,感受生活。三次深入生活,为她的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在海南,黄准观看了琼剧《红色娘子军》,被剧中音乐深深吸引了。优美而委婉的旋律、新颖别致的乐器音色,还有那带有特殊风味及特殊效果的打击乐都令她大开眼界、惊叹不已。于是,黄准确定以此为创作的基调。全身心地投入了音乐创作。编剧梁信十分支持黄准的创新精神,专门为主题歌赶写了歌词。黄准收集了众多海南民歌,仔细分析了海南民歌的特点,拜访了健在的娘子军战士。经过反复思索和想象,一段短促有力、浓郁深沉,且富有海南特点的旋律,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向前进,向前进……”

电影《红色娘子军》上映后,片中的插曲《娘子军连歌》引起了广大翻身妇女的强烈共鸣,从而唱遍大江南北,成为电影插曲中的经典之作。

(二)

《红色娘子军》这首主题歌,在影片中一共出现4次,歌词言简意赅,深刻地揭示了影片的题旨。歌曲准确地把握了影片所描写的以琼花、红莲为代表的、上世纪30年代一群要革命的被压迫与被奴役的海南妇女们的思想特质,确定了歌曲雄壮昂扬的基调。

《红色娘子军》这首歌曲虽然短小精悍,但在结构上却富有创造性。六个乐句分成呈示、发展、再现三个段落,呈示部采用了五声音阶的商调式,发展部转到徵调式,再现部则又回到商调式,展示得十分完满。带有回旋性的三部曲式,营造了永远向前行进的意境。

今天当铿锵有力的《娘子军连歌》响起的时候,人们仍然会立刻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当代电影发展史上,有的电影流传下来了,但是歌曲不为人所知,有的歌曲传下来了,电影却默默无闻。《红色娘子军》的插曲《娘子军连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