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掉刘备两位五虎将的三国小人物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有这样的一个三国小人物解决掉了刘备的两位五虎上将,他的名叫马忠,东吴小将。
马忠的第一次出场被安排在一次重要的伏击战中,当时关羽已经兵退麦城,只剩三百余人,粮食也没了,真可以说是穷途末路。然而此时的关公依然武艺卓绝,在右臂少力的情况下,仍可以战平徐晃。困兽而斗的效果自然不好,因此,吕蒙才需要设下伏兵:“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不可与敌,只可随后掩杀。彼军定无战心,必奔临沮。却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于临沮山僻小路,关某可擒矣。”从吕蒙的计策来看,朱然的部队只是要把关公驱入临沮,打击并消耗关公的有生力量。真正要作战的部队是潘璋的五百精兵,而且是伏于山间小路,以生擒为目的。实战中,关公的遭遇按照先前的计划顺利发展,被朱然所驱,不得以“望临沮小路而走”,进入了潘璋的埋伏圈。然而潘璋的表现却实在有些不妥,此时作为伏击部队的最高将领,他居然轻率地“骤马舞刀杀来”,结果“只三合,潘璋败走”。潘璋显然有些急功近利,按照原来计划,他的部队本该埋伏在山路上,他却早早地跑出来要生擒关公,心想既可以扬名立万又可以立个大功。偏偏此时的关公的体能和状态都没有怎么消耗,于是非常顺利的击退了潘璋的围歼。然而潘璋依然有马忠这支小部队留守山间,以至于关公仍然无法突围。
“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这两句话非常简洁的描述了关公被擒的整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是伏兵长钩套索。这是一种实战方针,类似于近代的地道战,地雷战等等。以整个麦城战役而言,吕蒙的计策是有战略性的,他只规划出部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有这样的一个三国小人物解决掉了刘备的两位五虎上将,他的名叫马忠,东吴小将。
马忠的第一次出场被安排在一次重要的伏击战中,当时关羽已经兵退麦城,只剩三百余人,粮食也没了,真可以说是穷途末路。然而此时的关公依然武艺卓绝,在右臂少力的情况下,仍可以战平徐晃。困兽而斗的效果自然不好,因此,吕蒙才需要设下伏兵:“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不可与敌,只可随后掩杀。彼军定无战心,必奔临沮。却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于临沮山僻小路,关某可擒矣。”从吕蒙的计策来看,朱然的部队只是要把关公驱入临沮,打击并消耗关公的有生力量。真正要作战的部队是潘璋的五百精兵,而且是伏于山间小路,以生擒为目的。实战中,关公的遭遇按照先前的计划顺利发展,被朱然所驱,不得以“望临沮小路而走”,进入了潘璋的埋伏圈。然而潘璋的表现却实在有些不妥,此时作为伏击部队的最高将领,他居然轻率地“骤马舞刀杀来”,结果“只三合,潘璋败走”。潘璋显然有些急功近利,按照原来计划,他的部队本该埋伏在山路上,他却早早地跑出来要生擒关公,心想既可以扬名立万又可以立个大功。偏偏此时的关公的体能和状态都没有怎么消耗,于是非常顺利的击退了潘璋的围歼。然而潘璋依然有马忠这支小部队留守山间,以至于关公仍然无法突围。
“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这两句话非常简洁的描述了关公被擒的整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是伏兵长钩套索。这是一种实战方针,类似于近代的地道战,地雷战等等。以整个麦城战役而言,吕蒙的计策是有战略性的,他只规划出部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