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南北战争时期将这个配发给士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最大的牺牲品和最大的输家。沃勒斯坦说,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全世界可分为核心区、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边缘地区无偿地被剥夺,以服务于核心区。按照这个理论,近代中国自然是边缘地区,是向核心区也就是西方无偿地提供市场和原料的地区。
具体而言,外来因素是指在中国尚不知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情况下,便糊里糊涂地被拖进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进程之中。对东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东方财富的贪欲,无数西方探险者来到东方。开始最成功的当然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后来有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等。起初,他们用香料和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是他们感兴趣的大宗商品,后来则是茶叶。同他们对中国商品的旺盛需求相比,中国人对他们的进口商品除钟表、呢绒等少数的几种外,其他几乎没有兴趣。这种状况直到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间仍未改变。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人只对他们的一样东西感兴趣,这就是白银,只有白银能够在中国市场上畅通无阻。据此,有学者估计从明末到19世纪上半期,世界白银产量的1/3流入了中国,导致欧洲许多地方出现银荒。与此同时,精明的欧洲商人发现中国人对鸦片的兴趣越来越大,在很多地方鸦片甚至相当于硬通货,这令他们欣喜若狂。于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三角贸易出现了:欧洲的商品出口到印度等国,然后在印度购 买鸦片;把印度鸦片卖给中国,然后再从中国购买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运往欧洲。后来走私和进口到中国的鸦片数量剧增,传统商品已经远远不能抵付鸦片款,只能支付白银,于是中国白银开始大量倒流。很显然,贸易的组织者和受益者是欧洲人,受毒害的是中国人,所以马克思称之为邪恶的三角贸易。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链条中,中国是被剥夺的外围地区,她还被强行拖进了近代化的旅途之中,只是因为她太衰弱了,列车刚启动她就被无情地被抛弃了,而且被后面开过来的列车碾碎,惨不忍睹。
外因容易看得清楚,在利益的驱动下,欧洲人大量向中国走私和出口鸦片,导致鸦片数量大增,价格下降,吸食人数迅速攀升,但从根本上分析,这一切是由于中国人的内在需求引起的。需求旺盛,供应极其便利,价格越来越低,遂又引起更大的需求,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鸦片自1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后,吸食人数呈几何速度增长。到19世纪后期,按照比较保守的估计,大约有400万以上的中国人吸食(有人估计超过1000万人)。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此时的中国人那么迷恋鸦片?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笔者在这里仅提出一些简单的想法,供大家讨论。首先,18世纪以后,中国人口增加迅猛,生存压力加大,加之经常战乱,人们的安全感下降,避世厌世的情绪增加,于是很多人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吸食鸦片就是其中的一种主要方式。其次,政府的无能和无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到19世纪,清王朝表面上仍是一个“无所不有”的强大帝国,但实际的统治能力已经十分衰弱。就拿清朝军队来说,别说大规模作战,就连一些小小的走私船队都对付不了。那时中国还没有海军,不知海军为何物,因为中国人对海洋以及海洋以外的地方毫无兴趣。清朝军队的装备仍以冷兵器为主,更无近代化的战术和战略观念。可以想象,这样的军队怎能与后来入侵中国的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英国海军相对抗。也就是说,清朝政府虽然从主观愿望上想阻断鸦片的来源,但客观上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再次,中国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人们的行为主要靠自我、家庭(家族)的约束,但这种约束是道德上的。在清代,很多人认为吸食鸦片只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它是否有违道德常引起人们的争论。因而这种约束是相当松懈的。
林则徐的禁烟,无疑是顺应民意、大快人心的爱国主义的行动。但是,与林的禁烟行动相比,另外一批官僚的主意简直蠢不可及,他们竟主张“中国人的鸦片战”,即中国人以自己种植和生产鸦片来对抗外国的鸦片,可连他们自己也未想到的是,此举不仅没有禁绝国外的鸦片,而且导致了鸦片的进一步泛滥:从沿海到内地,从内地到边境;从城市到农村,从衙门到皇宫,几至形成全民皆吸的盛大场面。鸦片的广泛种植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鸦片的进口,然而此举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恶果,一方面鸦片种到哪里,新的瘾君子就扩展到哪里,因为鸦片种植者往往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鸦片吸食者;另一方面,本来就非常宝贵的耕地种上罂粟后,导致粮食供应更加紧张,再加上灾荒与社会混乱,人们生活于绝望和痛苦之中。清政府也是陷入了怪圈:禁种吧,不仅税收减少,而且会鼓励进口和走私;不禁烟吧,禁烟法令肯定只能流于表面和形式。最后,政府只能采取明禁暗放的政策,任凭鸦片泛滥。国民党执政时期,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日军侵华期间,日本侵略者继续鼓励中国人种植和吸食鸦片,他们想从灵魂深处彻底解除中国人的武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痛下决心,采用一切强制手段消除鸦片隐患,到1960年,几乎所有的中国大陆吸毒者都成功戒掉了毒瘾,鸦片这个魔鬼终于结束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生命。
第(3/3)页
最大的牺牲品和最大的输家。沃勒斯坦说,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全世界可分为核心区、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边缘地区无偿地被剥夺,以服务于核心区。按照这个理论,近代中国自然是边缘地区,是向核心区也就是西方无偿地提供市场和原料的地区。
具体而言,外来因素是指在中国尚不知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情况下,便糊里糊涂地被拖进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进程之中。对东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东方财富的贪欲,无数西方探险者来到东方。开始最成功的当然是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后来有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等。起初,他们用香料和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是他们感兴趣的大宗商品,后来则是茶叶。同他们对中国商品的旺盛需求相比,中国人对他们的进口商品除钟表、呢绒等少数的几种外,其他几乎没有兴趣。这种状况直到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间仍未改变。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人只对他们的一样东西感兴趣,这就是白银,只有白银能够在中国市场上畅通无阻。据此,有学者估计从明末到19世纪上半期,世界白银产量的1/3流入了中国,导致欧洲许多地方出现银荒。与此同时,精明的欧洲商人发现中国人对鸦片的兴趣越来越大,在很多地方鸦片甚至相当于硬通货,这令他们欣喜若狂。于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三角贸易出现了:欧洲的商品出口到印度等国,然后在印度购 买鸦片;把印度鸦片卖给中国,然后再从中国购买丝绸、瓷器和茶叶等,运往欧洲。后来走私和进口到中国的鸦片数量剧增,传统商品已经远远不能抵付鸦片款,只能支付白银,于是中国白银开始大量倒流。很显然,贸易的组织者和受益者是欧洲人,受毒害的是中国人,所以马克思称之为邪恶的三角贸易。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链条中,中国是被剥夺的外围地区,她还被强行拖进了近代化的旅途之中,只是因为她太衰弱了,列车刚启动她就被无情地被抛弃了,而且被后面开过来的列车碾碎,惨不忍睹。
外因容易看得清楚,在利益的驱动下,欧洲人大量向中国走私和出口鸦片,导致鸦片数量大增,价格下降,吸食人数迅速攀升,但从根本上分析,这一切是由于中国人的内在需求引起的。需求旺盛,供应极其便利,价格越来越低,遂又引起更大的需求,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鸦片自1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后,吸食人数呈几何速度增长。到19世纪后期,按照比较保守的估计,大约有400万以上的中国人吸食(有人估计超过1000万人)。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此时的中国人那么迷恋鸦片?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笔者在这里仅提出一些简单的想法,供大家讨论。首先,18世纪以后,中国人口增加迅猛,生存压力加大,加之经常战乱,人们的安全感下降,避世厌世的情绪增加,于是很多人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吸食鸦片就是其中的一种主要方式。其次,政府的无能和无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到19世纪,清王朝表面上仍是一个“无所不有”的强大帝国,但实际的统治能力已经十分衰弱。就拿清朝军队来说,别说大规模作战,就连一些小小的走私船队都对付不了。那时中国还没有海军,不知海军为何物,因为中国人对海洋以及海洋以外的地方毫无兴趣。清朝军队的装备仍以冷兵器为主,更无近代化的战术和战略观念。可以想象,这样的军队怎能与后来入侵中国的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英国海军相对抗。也就是说,清朝政府虽然从主观愿望上想阻断鸦片的来源,但客观上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再次,中国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人们的行为主要靠自我、家庭(家族)的约束,但这种约束是道德上的。在清代,很多人认为吸食鸦片只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它是否有违道德常引起人们的争论。因而这种约束是相当松懈的。
林则徐的禁烟,无疑是顺应民意、大快人心的爱国主义的行动。但是,与林的禁烟行动相比,另外一批官僚的主意简直蠢不可及,他们竟主张“中国人的鸦片战”,即中国人以自己种植和生产鸦片来对抗外国的鸦片,可连他们自己也未想到的是,此举不仅没有禁绝国外的鸦片,而且导致了鸦片的进一步泛滥:从沿海到内地,从内地到边境;从城市到农村,从衙门到皇宫,几至形成全民皆吸的盛大场面。鸦片的广泛种植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鸦片的进口,然而此举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恶果,一方面鸦片种到哪里,新的瘾君子就扩展到哪里,因为鸦片种植者往往就顺理成章地成为鸦片吸食者;另一方面,本来就非常宝贵的耕地种上罂粟后,导致粮食供应更加紧张,再加上灾荒与社会混乱,人们生活于绝望和痛苦之中。清政府也是陷入了怪圈:禁种吧,不仅税收减少,而且会鼓励进口和走私;不禁烟吧,禁烟法令肯定只能流于表面和形式。最后,政府只能采取明禁暗放的政策,任凭鸦片泛滥。国民党执政时期,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日军侵华期间,日本侵略者继续鼓励中国人种植和吸食鸦片,他们想从灵魂深处彻底解除中国人的武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痛下决心,采用一切强制手段消除鸦片隐患,到1960年,几乎所有的中国大陆吸毒者都成功戒掉了毒瘾,鸦片这个魔鬼终于结束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