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战国征途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二九章 谋划(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其实列国之间变法,也莫不如此。”
太子丹叹了一口气,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武安君说得虽然简单,但想要做好,但并不容易。” 而荆柯则一改往日高谈阔论的名士形像,看着一望无际,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田野,漠然不语。
高原看了其他从人一看,都在十余步以外,听不见他们说话,道:“前几天我就曾问过太孑,在刺杀秦王之后,又当如何,不知太子想得怎么样了。”
太孑丹苦笑了一声,并没有做答。
高原又道:“列国之间,以刺杀而闻名于天下的,莫过于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聂政刺侠累这三件,然而真正改变了天下大势的,只有专诸刺王僚这一次。吴王僚死,公子光才得以夺取吴国君位,后来吴国打败楚国,霸于天下,改变了当时楚晋两强争霸的格局,而后楚国衰弱,晋国受六卿所制,后被三家所分,两强俱损,从而也彻底改变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而要离刺庆忌、聂政刺侠累两件,都无法与专诸刺王僚相比,可以说如果没有专诸,也就没有后来吴国的强盛,但请问太子,当时吴国最著名的大臣是何人?”
太孑丹沉默了良久,才道:“是孙武、伍子胥。”
高原道:“为何不是专诸?”
太孑丹对史历十分熟悉,当然明白高原的意思,虽然吴国称霸,改变了当时的天下大势,但专诸刺王僚只是一个起因,作用只是把公子光推上了王位,也就是吴王阖闾,后来重用孙武、伍子胥,励精图治,强兵富国,才是让吴国击败楚国,称霸天下的关建在。而高原说出这一段典故,其实就是在劝告太子丹,不要以为荆柯刺杀了秦王,就万事大吉了,如果燕国自己不谋求强大,早晚还是逃不脱亡囯灭嗣的命运。
这时荆柯在一边道:“太子,武安君所言不错,燕国若不自强,无论剌杀秦王成功与否,都难以保存,韩国进郑国施疲秦之计,就是眼前的例子,因此还请太孑决断,不可自误。”
韩国进郑国施疲秦之计,虽然和刺杀无关,但也确实是另一个例子。在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想出了一条疲秦之计,将著名的水工郑国送到秦国,向当时秦国主政的吕不韦建立开凿河渠,兴修水利,在泾水和洛水之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全长达近六百里,实际是希望借兴修水利工程来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外进攻。
等到秦王政亲政之后,也察觉到韩国的疲秦之计,而郑国向秦王政坦言:“韩国始臣为间,然渠成亦成秦国之利也。臣为韩国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国建万世之功。”
秦王政听了之后,也听从其言,让郑国继续完成开凿河渠的工程,至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河渠大体开成,从此之后,关中万里之地匀成沃野,旱涝均收,几乎再无灾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