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三章 回归(一)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兵都没有随军的粮食,只能靠杀马或是沿途打猎为生。但有相当一部份士兵连战马都没有,而且所有的士兵都靠打猎为生,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打到猎物。结果有不少匈奴士兵都是饱一餐饥一餐,一见代军来到,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不过走了几天,收容了三四百名败兵之后,就基本再没有遇到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士兵了,因此这时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军队不是逃远,就是死在路上。但又走了十几天,代军却又开始遇到逃亡的小股匈奴军队。
等代军将这些小股匈奴军收容之后,一打听才知道,匈奴部落中果然发生了內斗。原来匈奴大军败阵,冒顿以下十余名匈奴部落首领身亡的消息己经传到了单于庭。而冒顿虽死,但留下了大量的人口财富,却没有孑女,同时还有十余个部落的首领阵亡,有些部落也没有继存人,有的部落虽然有继存人,但一来是没有明确的指定,二是就算是指定了,也有人不服,因此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变数。
虽然以前冒顿在匈奴部落中的威信不高,但毕竟是单于的身份,还有一个大名份在,其中匈奴部落虽然不服,但也不敢名目张胆的反抗冒顿。但现在冒顿死了,自然也就再无顾忌,一些大部落的首领看到了争夺单于之位,同时还有兼并其他部落,扩大自己实力的机会,因此也都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有人直接吞并其他部落,也有人在其他部落中扶植傀儡,或是明争,或是暗斗,当然也有的部落为此展开了战斗。有一些部落的牧民从战斗中逃亡出来,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代军。
得知了这些消息之后,高原也大为安心,这样看来,匈奴部落肯定没有空来袭击自己了,另外匈奴部落发生全面的内战,也就无瑕南下劫掠了,这样可以大大減轻自己在北方的压力,而自己就能够集中精力来应付华夏內部的战斗,不用再分散兵力。这也是自己这一次塞外之行的另一个巨大的收获,对于改善代郡的战略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前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面对着双线作战,一方面要和秦国争雄,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北方匈奴的巨大压力,因此赵国在赵惠文王时代,一直都是十分小心的和秦国周旋,不敢轻易扩大和秦国的冲实,秦国要用十五城交换和氏壁,赵国就只能让蔺相和带着和氏璧去秦国,后来秦昭襄王又邀请赵惠文王渑池相会,赵惠文王也不得不冒险从行。
只是这两次事件,赵国都是依靠蔺相如的个人机智和勇气,不仅使和氏璧完璧归赵,而且在渑池会上,也没有使赵国受辱。但总体来看,这时的两国关系,秦国居于主动地位,而赵国是处于被动应对一方。
而这段时期,尽管双方也有不少战争,如在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69年)秦赵之间发生了著名的瘀与之战,赵国名将赵奢(赵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兵都没有随军的粮食,只能靠杀马或是沿途打猎为生。但有相当一部份士兵连战马都没有,而且所有的士兵都靠打猎为生,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打到猎物。结果有不少匈奴士兵都是饱一餐饥一餐,一见代军来到,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不过走了几天,收容了三四百名败兵之后,就基本再没有遇到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士兵了,因此这时从战场上逃离的匈奴军队不是逃远,就是死在路上。但又走了十几天,代军却又开始遇到逃亡的小股匈奴军队。
等代军将这些小股匈奴军收容之后,一打听才知道,匈奴部落中果然发生了內斗。原来匈奴大军败阵,冒顿以下十余名匈奴部落首领身亡的消息己经传到了单于庭。而冒顿虽死,但留下了大量的人口财富,却没有孑女,同时还有十余个部落的首领阵亡,有些部落也没有继存人,有的部落虽然有继存人,但一来是没有明确的指定,二是就算是指定了,也有人不服,因此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变数。
虽然以前冒顿在匈奴部落中的威信不高,但毕竟是单于的身份,还有一个大名份在,其中匈奴部落虽然不服,但也不敢名目张胆的反抗冒顿。但现在冒顿死了,自然也就再无顾忌,一些大部落的首领看到了争夺单于之位,同时还有兼并其他部落,扩大自己实力的机会,因此也都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有人直接吞并其他部落,也有人在其他部落中扶植傀儡,或是明争,或是暗斗,当然也有的部落为此展开了战斗。有一些部落的牧民从战斗中逃亡出来,没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代军。
得知了这些消息之后,高原也大为安心,这样看来,匈奴部落肯定没有空来袭击自己了,另外匈奴部落发生全面的内战,也就无瑕南下劫掠了,这样可以大大減轻自己在北方的压力,而自己就能够集中精力来应付华夏內部的战斗,不用再分散兵力。这也是自己这一次塞外之行的另一个巨大的收获,对于改善代郡的战略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前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面对着双线作战,一方面要和秦国争雄,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北方匈奴的巨大压力,因此赵国在赵惠文王时代,一直都是十分小心的和秦国周旋,不敢轻易扩大和秦国的冲实,秦国要用十五城交换和氏壁,赵国就只能让蔺相和带着和氏璧去秦国,后来秦昭襄王又邀请赵惠文王渑池相会,赵惠文王也不得不冒险从行。
只是这两次事件,赵国都是依靠蔺相如的个人机智和勇气,不仅使和氏璧完璧归赵,而且在渑池会上,也没有使赵国受辱。但总体来看,这时的两国关系,秦国居于主动地位,而赵国是处于被动应对一方。
而这段时期,尽管双方也有不少战争,如在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69年)秦赵之间发生了著名的瘀与之战,赵国名将赵奢(赵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