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六十一章 真相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御卷下发前,天子唯一见得一个人。
王珪一直留心着天子的一举一动,从中揣摩到他对人对事的喜好。
那么自己可否从赵抃口中窥测到天子的心思呢?
王珪心知这绝不可能。赵抃身为重臣,自是懂得规矩,不可能将与天子的对话泄露给他人。
那么王珪又从何处窥知呢?
如今对着这十份上呈御览的卷子,心底想到了什么。
他将卷子重新取来放在手中详看。
当翻至一份卷子时,王珪初看一遍并没什么不同,于是将卷子放在一旁。
王珪已是有几分疲了,当即揉了揉眼睛,取过一毯子来,靠着在高背椅上假寐一会。
当王珪醒来时,见左右正要展烛,他以为自己这一觉睡到入夜,但看了一眼窗外,却见天光还正亮。
王珪目光回到案头时,却不知何时从窗外飞来一只蝴蝶,正轻盈地泊在卷上。
“庄周梦蝶否?”
王珪微微一笑,觉得此间有几分意境,放在平日要首诗来,但今日却无心境。
王珪不觉有异,挥了挥手想要将此蝴蝶驱赶开来,但不意蝴蝶去了又回,又数度停泊在此卷上。
一旁官吏正要上前帮王珪驱赶蝴蝶,但却为王珪所阻。
王珪一看这蝴蝶数度反复所停的都是同一卷,而且都是在此卷考生的名字上。
王珪见此一幕不由大奇,心道此莫非乃天意要我取此卷否?
王珪定了定神了,但见左右官吏也都见到了这一幕,几乎差一点焚香沐浴了,科场上这样的事倒常有听说,如今竟亲眼所见。
王珪转念一想,重新坐下将此卷子又细看了一旁。
陡然间他心念一动,他看这名卷子考生名字旁有些异样。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点了点,然后将手指放在舌尖一舔。
“这似是花蜜糯米汤……”
王珪想到这里,精神一震。
他之前上呈天子御览的卷子,是考生的墨卷,这不是誊写过的卷子,而且还是拆名之后的卷子。
因为这糊名只对考官,对于天子也糊名,你这是防着谁呢?此乃不敬。故而一定要拆名上呈御览。
封印所进行糊名,是将家状和试纸的接缝处糊名,等于要遮去了半页纸,而且用糊名所用的浆糊是白面和米汤调和成,一般所用极淡。
而反观此卷似只有姓名处与家状的一小部分有些蜜汁糯米汤的痕迹。
这蜜汁糯米汤可是宫里御用之物啊,
那么很显然了……真相只有一个。
王珪抚须微微一笑,果真是天意啊!
想到这里,王珪转过身来道:“盏灯,让几位考官至都堂议榜。”
大相国内的蒐集斋外,一大早即来了不少文士。
这些文士中,既有垂垂老矣的老者,也有弱冠的青年,最多的还是正当壮年的中年男子。
此刻他们都在斋外交谈。
“这门怎么还不开啊?”
“等等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原来此斋一个印石值得十贯钱,但总要排得三五个月,方可取得。我是说破了嘴,但斋里就是不肯加印也不知为何,即便加到十二贯十五贯一个也催不动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御卷下发前,天子唯一见得一个人。
王珪一直留心着天子的一举一动,从中揣摩到他对人对事的喜好。
那么自己可否从赵抃口中窥测到天子的心思呢?
王珪心知这绝不可能。赵抃身为重臣,自是懂得规矩,不可能将与天子的对话泄露给他人。
那么王珪又从何处窥知呢?
如今对着这十份上呈御览的卷子,心底想到了什么。
他将卷子重新取来放在手中详看。
当翻至一份卷子时,王珪初看一遍并没什么不同,于是将卷子放在一旁。
王珪已是有几分疲了,当即揉了揉眼睛,取过一毯子来,靠着在高背椅上假寐一会。
当王珪醒来时,见左右正要展烛,他以为自己这一觉睡到入夜,但看了一眼窗外,却见天光还正亮。
王珪目光回到案头时,却不知何时从窗外飞来一只蝴蝶,正轻盈地泊在卷上。
“庄周梦蝶否?”
王珪微微一笑,觉得此间有几分意境,放在平日要首诗来,但今日却无心境。
王珪不觉有异,挥了挥手想要将此蝴蝶驱赶开来,但不意蝴蝶去了又回,又数度停泊在此卷上。
一旁官吏正要上前帮王珪驱赶蝴蝶,但却为王珪所阻。
王珪一看这蝴蝶数度反复所停的都是同一卷,而且都是在此卷考生的名字上。
王珪见此一幕不由大奇,心道此莫非乃天意要我取此卷否?
王珪定了定神了,但见左右官吏也都见到了这一幕,几乎差一点焚香沐浴了,科场上这样的事倒常有听说,如今竟亲眼所见。
王珪转念一想,重新坐下将此卷子又细看了一旁。
陡然间他心念一动,他看这名卷子考生名字旁有些异样。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点了点,然后将手指放在舌尖一舔。
“这似是花蜜糯米汤……”
王珪想到这里,精神一震。
他之前上呈天子御览的卷子,是考生的墨卷,这不是誊写过的卷子,而且还是拆名之后的卷子。
因为这糊名只对考官,对于天子也糊名,你这是防着谁呢?此乃不敬。故而一定要拆名上呈御览。
封印所进行糊名,是将家状和试纸的接缝处糊名,等于要遮去了半页纸,而且用糊名所用的浆糊是白面和米汤调和成,一般所用极淡。
而反观此卷似只有姓名处与家状的一小部分有些蜜汁糯米汤的痕迹。
这蜜汁糯米汤可是宫里御用之物啊,
那么很显然了……真相只有一个。
王珪抚须微微一笑,果真是天意啊!
想到这里,王珪转过身来道:“盏灯,让几位考官至都堂议榜。”
大相国内的蒐集斋外,一大早即来了不少文士。
这些文士中,既有垂垂老矣的老者,也有弱冠的青年,最多的还是正当壮年的中年男子。
此刻他们都在斋外交谈。
“这门怎么还不开啊?”
“等等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原来此斋一个印石值得十贯钱,但总要排得三五个月,方可取得。我是说破了嘴,但斋里就是不肯加印也不知为何,即便加到十二贯十五贯一个也催不动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