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一个人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他想了想才说:“多谢康大官信任。但此事重大,康大官还请三思。”
康公公嘻嘻一笑:“自家还信不过你?自家半生侍奉官家,在宫里小心翼翼,见任何人都提防三分,唯和你一见如故,肝胆相照。自家还思虑,此次回京后就着手安排,若能全身而退,就到你海岛上,跟你快活度日,煞好,煞好!”
他眉飞色舞,秦大王肃然说:“幸得康大官厚爱。”
康公公又说:“如蒙大王不弃,自家愿和大王结拜为兄弟,从此肝胆相照,祸福与共。”
秦大王做梦也不曾想,自己有朝一日会和一个太监结拜什么“兄弟”,他只觉得别扭之极,而且康公公的名声也不好,正是御史们弹劾的主要对象之一。可是,他本就无甚忠奸之分,见康公公提出,便也慨然允诺:“即是康大官美意,老子又何必推辞?”
康公公见他大意,大喜,二人竟然立即真的动手,点了香蜡纸钱,摆了水酒,歃血为盟,拜了八拜,结为“八拜之交”。
结拜后,康公公吩咐的酒菜上来,一大桌的山珍海味,三杯过后,他醉意熏熏,打开身边一个三尺见方的大箱子,里面金光灿烂,全是金银珠宝,都是这些年搜刮以及其他文武将领贿赂的。
“大王,你把这口箱子先给我带回去。”
“没问题。”
“但脱得身,自家天天与你喝酒吃肉,岂不快活似神仙?”
“哈哈哈,老子十分欢迎你。”
二人觥筹交错,闲谈间,秦大王这才将岳鹏举和花溶二人的事情委婉说出。康公公自然没听出他是要替岳鹏举说好话,但也按照他的意图,回京后,就向赵德基禀报。
张浚等人回到行宫,已经是七月底了。大胜归来,朝野震动。这一日,赵德基兴致勃勃,宴请当朝首辅张浚和进京述职的一众武将。作陪的还有三名御史,赵德基亲自向张浚敬酒:“爱卿辛苦了,消除洞庭水寇,解除国家毒瘤。”
“这都是陛下皇恩浩荡,臣等不敢居功。”
“此次大捷,岳鹏举居功至伟,可惜却不曾回京领赏。”
“岳太尉眼疾发作,只能留地静养,这也是无可奈何。”赵德基好生抚慰一阵,又宣布了赏赐。
宴席之后,赵德基留下张浚单独面对。
赵德基问:“爱卿此次回京,内阁怎生处分?”
现在有御史三人,但这三人都是主战派,屡次上书赵德基主张北伐。虽然张浚也是主战派,但对这三人的强硬也很厌恶,早已滋生了更换的心思,听得官家问起,就说:“这三人不妨另作安排。臣观病退的秦桧很有可为……”
赵德基这些日子一直在朝中部署另一次的和谈,要和金人和谈,朝中要是没有一个秦桧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方便。他思量引进秦桧,但因为各种反对的声音,一直找不到妥当的理由,现在听得张浚主动提起,心里暗喜,却不动声色:“秦桧适合么?”
“秦桧在靖康大难时能保持气节,又从金国归来,熟知虏人情伪,而且他老成持重,在士大夫里很有清誉,非其他吠日之犬可比。臣也听闻,他近日身子已经恢复,赋闲在家……”
赵德基这才点点头,但也不明确表态,只等张浚决策。
张浚等退下,宫人扶了赵德基回到书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他想了想才说:“多谢康大官信任。但此事重大,康大官还请三思。”
康公公嘻嘻一笑:“自家还信不过你?自家半生侍奉官家,在宫里小心翼翼,见任何人都提防三分,唯和你一见如故,肝胆相照。自家还思虑,此次回京后就着手安排,若能全身而退,就到你海岛上,跟你快活度日,煞好,煞好!”
他眉飞色舞,秦大王肃然说:“幸得康大官厚爱。”
康公公又说:“如蒙大王不弃,自家愿和大王结拜为兄弟,从此肝胆相照,祸福与共。”
秦大王做梦也不曾想,自己有朝一日会和一个太监结拜什么“兄弟”,他只觉得别扭之极,而且康公公的名声也不好,正是御史们弹劾的主要对象之一。可是,他本就无甚忠奸之分,见康公公提出,便也慨然允诺:“即是康大官美意,老子又何必推辞?”
康公公见他大意,大喜,二人竟然立即真的动手,点了香蜡纸钱,摆了水酒,歃血为盟,拜了八拜,结为“八拜之交”。
结拜后,康公公吩咐的酒菜上来,一大桌的山珍海味,三杯过后,他醉意熏熏,打开身边一个三尺见方的大箱子,里面金光灿烂,全是金银珠宝,都是这些年搜刮以及其他文武将领贿赂的。
“大王,你把这口箱子先给我带回去。”
“没问题。”
“但脱得身,自家天天与你喝酒吃肉,岂不快活似神仙?”
“哈哈哈,老子十分欢迎你。”
二人觥筹交错,闲谈间,秦大王这才将岳鹏举和花溶二人的事情委婉说出。康公公自然没听出他是要替岳鹏举说好话,但也按照他的意图,回京后,就向赵德基禀报。
张浚等人回到行宫,已经是七月底了。大胜归来,朝野震动。这一日,赵德基兴致勃勃,宴请当朝首辅张浚和进京述职的一众武将。作陪的还有三名御史,赵德基亲自向张浚敬酒:“爱卿辛苦了,消除洞庭水寇,解除国家毒瘤。”
“这都是陛下皇恩浩荡,臣等不敢居功。”
“此次大捷,岳鹏举居功至伟,可惜却不曾回京领赏。”
“岳太尉眼疾发作,只能留地静养,这也是无可奈何。”赵德基好生抚慰一阵,又宣布了赏赐。
宴席之后,赵德基留下张浚单独面对。
赵德基问:“爱卿此次回京,内阁怎生处分?”
现在有御史三人,但这三人都是主战派,屡次上书赵德基主张北伐。虽然张浚也是主战派,但对这三人的强硬也很厌恶,早已滋生了更换的心思,听得官家问起,就说:“这三人不妨另作安排。臣观病退的秦桧很有可为……”
赵德基这些日子一直在朝中部署另一次的和谈,要和金人和谈,朝中要是没有一个秦桧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方便。他思量引进秦桧,但因为各种反对的声音,一直找不到妥当的理由,现在听得张浚主动提起,心里暗喜,却不动声色:“秦桧适合么?”
“秦桧在靖康大难时能保持气节,又从金国归来,熟知虏人情伪,而且他老成持重,在士大夫里很有清誉,非其他吠日之犬可比。臣也听闻,他近日身子已经恢复,赋闲在家……”
赵德基这才点点头,但也不明确表态,只等张浚决策。
张浚等退下,宫人扶了赵德基回到书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