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姓,这个年过得可怜兮兮。能吃上白面的,都算是不错的了,很多人家都是粗粮饼子管饱。至于菜嘛,就别想了。蝗灾来临的时候,不是所有村子都像东山村提前把菜地里的菜收起来,制成干菜或者咸菜的。后来,有蝗虫也没法种菜,有银子都没处买去。至于肉嘛,一般人家谁吃得起啊!!所以,大多数人家,都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苦哈哈地捧着粗面饼子,就着带点咸味的汤,草草地结束了一年一次的年夜饭。
东山村的许多人家,因为家里有干菜,放在一起炖了一盆,油多放些,年夜饭算是对付过去了。晚上辞旧迎新的饺子,那就没有了。没肉没菜吃啥饺子?能省就省了。
与余家老宅热闹温馨的气氛相比,余家大宅就显得冷清多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氏再能干,也不能凭空变出东西来。当初,张氏不信余海的话,认为他是编出来骗人的,菜地里的蔬菜一点都没抢收,全都便宜蝗虫了。好在张氏平时挖海肠的时候,也趁着退潮的时候挖了些蛤蜊,制成蛤蜊干,还捡了一些海带海菜,晒干了,现在全一锅烩了。还有前些日子余大山出了一次海,留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海鱼,总算凑出两个下饭菜。
海边的渔民早就吃厌了海贝和海鱼,再加上张氏做菜不舍得放油,白水煮熟了加点盐,味道可想而知。
李氏皱着眉头咽了没啥味道的蛤蜊肉,眼珠子转了转,道:“娘,看来余海真是跟咱们这边断了关系!”
张氏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没接话。李氏继续道:“听说,余海给大伯家送了十几斤的猪肉,肥膘有三指厚,还有一袋子白面,少说也有二十斤。大白菜、萝卜也送了不少。大伯家的年夜饭,肯定油水足足的!”
“娘!!我说去二叔家买几斤肥肉,你偏不让。现在又羡慕人家有肉吃……”黑子皱着眉头啃着粗粮饼,对他娘抱怨着。
自己已经成为码头的正式员工,一年下来也攒了不下十两银子。奶奶不舍得掏钱买肉,他掏钱买些就是了,一家人何必分那么清楚?可娘非不让,说是买了肉怕是也吃不到他们嘴里,都便宜小叔一家了。唉!要是能像二叔一样分家出去就好了,爹出海打渔,他去码头出工,娘在家操持家务,肯定不会像现在顿顿吃粗粮饼子,还不管饱的!
小豆豆委委屈屈地啃着饼子,把头撇向一边,不愿意去吃赵氏送到嘴边的鱼肉:“不吃,太腥了!”
回来几个月了,张氏不能总给小儿子一家开小灶。自从蝗灾来临,家里也没个进项,粮食全靠花钱买,银子哗哗地往外流。大儿子被李氏撺掇得,每次打渔卖的钱只上交一半。本来就没多少,现在更少了。
灾年海边的渔村几乎都靠海养活着,尤其是海肠和海蛎子,周家的作坊收,价格还不低,于是不光临海的村子,就连远一点的村庄,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姓,这个年过得可怜兮兮。能吃上白面的,都算是不错的了,很多人家都是粗粮饼子管饱。至于菜嘛,就别想了。蝗灾来临的时候,不是所有村子都像东山村提前把菜地里的菜收起来,制成干菜或者咸菜的。后来,有蝗虫也没法种菜,有银子都没处买去。至于肉嘛,一般人家谁吃得起啊!!所以,大多数人家,都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苦哈哈地捧着粗面饼子,就着带点咸味的汤,草草地结束了一年一次的年夜饭。
东山村的许多人家,因为家里有干菜,放在一起炖了一盆,油多放些,年夜饭算是对付过去了。晚上辞旧迎新的饺子,那就没有了。没肉没菜吃啥饺子?能省就省了。
与余家老宅热闹温馨的气氛相比,余家大宅就显得冷清多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氏再能干,也不能凭空变出东西来。当初,张氏不信余海的话,认为他是编出来骗人的,菜地里的蔬菜一点都没抢收,全都便宜蝗虫了。好在张氏平时挖海肠的时候,也趁着退潮的时候挖了些蛤蜊,制成蛤蜊干,还捡了一些海带海菜,晒干了,现在全一锅烩了。还有前些日子余大山出了一次海,留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海鱼,总算凑出两个下饭菜。
海边的渔民早就吃厌了海贝和海鱼,再加上张氏做菜不舍得放油,白水煮熟了加点盐,味道可想而知。
李氏皱着眉头咽了没啥味道的蛤蜊肉,眼珠子转了转,道:“娘,看来余海真是跟咱们这边断了关系!”
张氏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没接话。李氏继续道:“听说,余海给大伯家送了十几斤的猪肉,肥膘有三指厚,还有一袋子白面,少说也有二十斤。大白菜、萝卜也送了不少。大伯家的年夜饭,肯定油水足足的!”
“娘!!我说去二叔家买几斤肥肉,你偏不让。现在又羡慕人家有肉吃……”黑子皱着眉头啃着粗粮饼,对他娘抱怨着。
自己已经成为码头的正式员工,一年下来也攒了不下十两银子。奶奶不舍得掏钱买肉,他掏钱买些就是了,一家人何必分那么清楚?可娘非不让,说是买了肉怕是也吃不到他们嘴里,都便宜小叔一家了。唉!要是能像二叔一样分家出去就好了,爹出海打渔,他去码头出工,娘在家操持家务,肯定不会像现在顿顿吃粗粮饼子,还不管饱的!
小豆豆委委屈屈地啃着饼子,把头撇向一边,不愿意去吃赵氏送到嘴边的鱼肉:“不吃,太腥了!”
回来几个月了,张氏不能总给小儿子一家开小灶。自从蝗灾来临,家里也没个进项,粮食全靠花钱买,银子哗哗地往外流。大儿子被李氏撺掇得,每次打渔卖的钱只上交一半。本来就没多少,现在更少了。
灾年海边的渔村几乎都靠海养活着,尤其是海肠和海蛎子,周家的作坊收,价格还不低,于是不光临海的村子,就连远一点的村庄,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