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喂猪养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稻谷之后,稻草不能浪费,要捆扎起来,我们叫“扎杆”。“扎杆”有技巧,就取一小把稻草,作为捆扎之用,捆扎之后,一个个耸立稻田之中,密密麻麻铺满稻田。
晒干之后,堆积稻田中,能防止被雨水腐蚀,被叫做“杆堆”。等农暇了,一般是深秋之后,将这些稻草挑回,再堆成大的稻草堆,叫法一样是“杆堆”,只是大小不同。
深秋之晨,霜露挂在田间的“杆堆”之上,能结出一条条冰棱。冬天下雨之后,“杆堆”上堆着厚厚的雪,如同耸立田间的一个个雪人。
深秋过后,霜露起雨雪降,杂草枯黄,直到来年开春,牛在野外可啃食的草,非常稀少,草料不够,就要靠“杆堆”维持,金黄的稻草,正是牛特别喜爱的饲料。
牛是农民最忠诚的伙伴,田地耕耘全靠那一头牛。因此稻草特别被农民看重,“杆堆”也被特别看重,一般都是堆积在牛圈附近。
中间树起一根杆子,一般都是用细长的杉木做成,用来固定“杆堆”。一个个捆扎好的稻草,围着杆子交替堆积上去,高能有十几米。
堆“杆堆”讲技巧,重心不能偏,否则即使有木杆也可能倒掉。还要防雨水渗入,里面略高外面略低,最后一个捆扎好的稻草摊开,插在杆子顶上,讲究点的还会用塑料薄膜封顶,保证水不会渗透进去。
这样的“杆堆”,里面始终干燥。冬天漫长,牛的食量大,一个“杆堆”不够,有些人家堆着好几个。
使用时就从底部开始,从里面一圈圈一把把的抽出,抽完一圈“杆堆”自然下降一点,一直到来年开春,稻草用完,只剩个杆子,留作秋后继续使用。
吃大锅饭的时候,集体会专门建设牛舍,比如我们凤凰山队,就在仓库旁建了一排牛舍。外面用厚实的土坯砖筑成墙,里面则用根根粗大杂木隔离开来。
与猪不同,牛必须隔离开来,否则会互相打斗,尤其是成年的公牛,拼斗之凶狠,常常是不死不休,除非及时拉开,或者一方败逃。
公牛拼斗凶狠的特点,催生了“斗牛”比赛,现在还有不少地方组织这样的比赛,甚至成为了一门职业,成为了一地的旅游资源。
也许正是因为以粗大的杂木做成围栏,将牛隔开,山里人称牛舍,一般都叫作“牛栏”。围栏还能保护墙体,牛喜欢以角顶墙,借墙摩擦搔痒,力气太大,常年之下非常容易损坏墙体。
分田到户之后,牛分到各家,一般都会用黄土夯筑各自的牛舍,里面依然会打制一圈围栏,“牛栏”的叫法,也一直延续了下来。
牛的缰绳也特别容易断,农村人俭朴成性,常将缰绳“八字”形的一圈圈缠绕牛角上。养熟了的牛,甚至放养的时候,都不用解下,一声吆喝,一下拍打,或者骑在牛背上两腿一夹,牛就知道该去哪里。
大约十一二岁时,有一天早晨贪睡晚起,误了放牛的时辰,等到牛舍时,发现门已经打开,而牛已经不见,以为是牛自己跑掉了,怕父母责骂,没敢声张,独自顺脚印追寻下去。
直到脚印消失,发现确实找不到了,才惊恐的向父母报告。父母知道后,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多问,急切之下立刻寻找,邻居也纷纷加入帮忙寻查。
当天没有找到,父亲判断是被人偷了,那时候偷盗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偷鸡摸狗,牵猪赶牛,并不少见。那时不象现在,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