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马路上轻扬的一粒灰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长体,大小与农村建房用的砖头差不多,一个喇叭几乎占据了整个平面,喇叭上方一排刻度,用来标记频率,代表电台。
一个黑色的皮套包裹,上面还有一个肩带,可以提在手中,也可以背在肩上。对应喇叭的位置,钻了些小孔,保证不会隔挡音量,开了个窗空出频道,两边留出了调节音量和频道的旋扭。
那时候的农村,电器太少,除了手电筒,能够见到的可能就是收音机了。但也不多见,不但是因为价钱昂贵,购买不起,还是因为它要消耗电池,增加了额外开支。
秧苗插播之后,常有杂草生长,影响水稻生长,侵占施撒的肥料,在秧苗还未长成之前,就要耘田清除,秧苗生长很快,一次耘田之后,青翠茂密,完全覆盖了稻田,就不怕杂草影响了。
每个人都有一根棍子,有的用粗壮的小水竹做成,有的用结实通直的木棍做成,我们叫它“耘禾棍”,在耘田时,用来支撑身体。
拄着“耘禾棍”,一脚支撑,一脚搅拌成行成垅的秧苗空隙处泥土,交替前行,不但能将杂草清除,踩入泥土中,也能将肥料很好的与泥土混合,稻田施肥,一般都是在耘禾时进行。
耘禾时不用弯腰,一人几行并排前行,收音机一般由父亲背着,几姊妹拄着“耘禾棍”追逐跟随,就为了听收音机里讲述的一个个童话故事,或者长篇小说。
更多的时候,要弯腰要搬运要挑重,无法背着收音机,有时将它放在附近田梗上,有时放在稻草垛上,上面用个草帽盖住挡住烈日。
第一次听到收音机里的少儿节目,就入了迷,“哒嘀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优美的旋律陪伴了整个童年,每当这个时候,风雨无阻,一定会聚在收音机旁。
除了了少儿节目,最喜欢的是长篇小说,或者是长篇评书,一天播一段,听完一部小说或者评书,不知道要多少天。最熟悉的播讲人是单田芳,记忆最深的是他每次说完之后,留下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单田芳播讲的评书有许多,比如《三侠五义》、《白眉大侠》,还有一些已经想不起名字了,都是在田地里干活时听完的,讲得太生动太传神太吸引人,每天播放的时间,都被我们记得牢牢的,第二天准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