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心如猛虎 猛嗅蔷薇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北平,燕王府。
燕王朱棣今年四十不到,从十一岁被封为燕王,到二十一岁就藩北京,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在这北平十七年了,这十七年里,他两次率军北伐,战功赫赫,在诸王子中,有善战之名的,除了他,也就只有在大宁的宁王朱权了。
“朕应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听王。诸王不得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皇帝驾崩,留下这个遗诏,但是显然,朱棣自己有自己的打算。
此刻的他,身着明黄蟒袍,脸色不喜不怒,正看着眼前的一个僧人。
“殿下,此去应天,殊为不智,洪武皇帝遗诏,诸王不得进京奔丧,皇太孙继皇帝位,也以大诏天下,忌惮殿下之心,悉露无遗!”
“天下有兵马的诸王,未必就我北平一支,我便是再不智,也不会带着兵马进京,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为人子者,人伦大常,若是弃之不顾,那岂不是于畜生无疑,你不必再说,我明日就去应天,带一卫人马即可,留高炽在北平坐镇,大师还要多加提点!”
见到自己劝说无效,僧人不再言语,默默的点点头。和朱棣相交日久,这个王爷的心性,他如何不知道,一旦下定了决心,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僧人相貌清癯,两腮无肉,一双三角眼即便是眼皮垂下,也难掩目中的精芒。和朱棣相貌堂堂相比,他这副尊容实在是不忍描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脸生异象的僧人,却是王府内众所周知的燕王肱骨。
姚广孝,长洲人,大名赫赫的吴兴姚氏的后裔,自幼好学,擅长吟诗作画,十七岁出家,法名道衍。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精通阴阳术数。交际广泛,与文学家宋濂、杨基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经人举荐入燕王府,遂为燕王倚重。
道衍一生崇拜仰慕的是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只是生不逢时,待到他学有所成的时候,天下早已大定,这让他时时有一种胸中抱负难以舒展的抑郁。
燕王雄才大略,若是乱世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北平,燕王府。
燕王朱棣今年四十不到,从十一岁被封为燕王,到二十一岁就藩北京,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在这北平十七年了,这十七年里,他两次率军北伐,战功赫赫,在诸王子中,有善战之名的,除了他,也就只有在大宁的宁王朱权了。
“朕应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听王。诸王不得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皇帝驾崩,留下这个遗诏,但是显然,朱棣自己有自己的打算。
此刻的他,身着明黄蟒袍,脸色不喜不怒,正看着眼前的一个僧人。
“殿下,此去应天,殊为不智,洪武皇帝遗诏,诸王不得进京奔丧,皇太孙继皇帝位,也以大诏天下,忌惮殿下之心,悉露无遗!”
“天下有兵马的诸王,未必就我北平一支,我便是再不智,也不会带着兵马进京,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为人子者,人伦大常,若是弃之不顾,那岂不是于畜生无疑,你不必再说,我明日就去应天,带一卫人马即可,留高炽在北平坐镇,大师还要多加提点!”
见到自己劝说无效,僧人不再言语,默默的点点头。和朱棣相交日久,这个王爷的心性,他如何不知道,一旦下定了决心,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僧人相貌清癯,两腮无肉,一双三角眼即便是眼皮垂下,也难掩目中的精芒。和朱棣相貌堂堂相比,他这副尊容实在是不忍描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脸生异象的僧人,却是王府内众所周知的燕王肱骨。
姚广孝,长洲人,大名赫赫的吴兴姚氏的后裔,自幼好学,擅长吟诗作画,十七岁出家,法名道衍。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精通阴阳术数。交际广泛,与文学家宋濂、杨基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经人举荐入燕王府,遂为燕王倚重。
道衍一生崇拜仰慕的是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只是生不逢时,待到他学有所成的时候,天下早已大定,这让他时时有一种胸中抱负难以舒展的抑郁。
燕王雄才大略,若是乱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