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收服盐场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油干活哦。”
此话一出,盐工们全部安静了下来。
既有震惊,又被喜悦冲昏了头脑。
有人大着胆子问谢菱。
“什么?东家,我们真的没听错么?”
“天天有白米饭吃,还可以休息?”
“我不是在做梦吧,你们快掐掐我!”
盐工们的问话此起彼伏。
谢菱勾唇,耐心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声音宛如三月潺潺的温暖流水,十分温暖。
“是的,每上三天休一天,并且天天都能吃大白饭,没有开玩笑........”
盐工们再也憋不住,沸腾了起来。
“老天爷,遇到仙女东家了!”
“我好幸福,天天都吃白米饭太幸福了呜呜呜!”
.......
谢菱偏头,跟石少文说了一下白米的供应从顾府出,让他每日来库房取就行。
高婉华抱紧谢菱手臂,眼里满是崇拜,“阿菱,你真善良,你就是仙女姐姐。”
谢菱指了指她脑门,“别贫了,交给你的任务呢?”
高婉华一瞬间站直了身体,“早就准备好了!”
她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炫耀的将图纸打开放在谢菱面前。
图纸上画着通俗易懂的简笔画,一个字没有,但一眼便知道说的是什么。
谢菱交给高婉华的任务,是让她将制盐新方法用简单的图纸画出来,让盐工们一眼就能看懂。
古法制盐的过程包括纳潮,制卤,结晶,采盐这几个步骤。
纳潮是将含盐量高的海水赶到修好的盐田里。
制卤指的是通过太阳让海水蒸发,等达到一定的浓度,将卤水转移到结晶池继续蒸,原盐会慢慢沉积在池底,形成结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采集了。
这样制盐,不仅缓慢,而且很难控制卤水的浓度,经常失败。
一旦没控制好浓度,大半个月的工作就白费了。
卤水的浓度只能靠老师傅的辨别。
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老师傅也不可能次次都成功。
谢菱的新方法使用阶梯盐池,每个池子中间有落差,逐个挖低。
第一日,海水进入最高卤台。
次日,将海水放入第二卤台,再将高卤台装满海水。
第三日,将二卤台海水放入三卤台,高卤台海水放入二卤台,再次将高卤台装满海水.......
以此类推,利用日光蒸发水分,提高卤水浓度,减少人力成本。
至于测卤,则使用莲子。
这还是谢菱末世时,在海边玩,一个制盐工人告诉她的。
她在海边住过一段时间,自己制盐,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卤水分为10成,10成即为饱和。
取两枚莲子,一枚为5成,一枚为10成。
5成莲子若是在卤水中抬头了,则为2到3成卤。若是平浮卤水面上,则为5成卤。
10成莲子在卤水中斜浮时,为7到8成卤,当平浮于卤水面上时,则为10成卤。
而当卤水达到10成时,才可饱和结晶成盐。
这个方法很精准,不会出一丝错。
谢菱看了一遍,“你去那给工人师傅看,教他们看懂。”
高婉华将图纸拿过去,甚至还没教,只是看看图纸,那些盐工便懂了是什么意思。
毕竟就是干这行的,自然要敏锐一些。
当日,盐工们便根据图纸开始挖池子。
莲子谢菱已经带来,交给了平日里测卤水浓度的一个老师傅,细致的说了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老师傅听得很认真,看来是听懂了,谢菱放下心。
这个方法能大大提升盐的产量,眼下只等盐成就好。
冯家那边的盐场,谢菱取名为熙南盐场。
由风间青璃和吴正清看管,也是一样的规则,三日休息一日,每日供应大米饭,使用新法制盐。
盐工们为了大米饭和休息,干活十分拼命。
谢菱算了一下,两个盐场齐上阵,一个月的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一百五十石左右,原本一个月加起来不到八十。
不行,太少了。
顶多半年,林千重和彩衣便会带着商队过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油干活哦。”
此话一出,盐工们全部安静了下来。
既有震惊,又被喜悦冲昏了头脑。
有人大着胆子问谢菱。
“什么?东家,我们真的没听错么?”
“天天有白米饭吃,还可以休息?”
“我不是在做梦吧,你们快掐掐我!”
盐工们的问话此起彼伏。
谢菱勾唇,耐心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声音宛如三月潺潺的温暖流水,十分温暖。
“是的,每上三天休一天,并且天天都能吃大白饭,没有开玩笑........”
盐工们再也憋不住,沸腾了起来。
“老天爷,遇到仙女东家了!”
“我好幸福,天天都吃白米饭太幸福了呜呜呜!”
.......
谢菱偏头,跟石少文说了一下白米的供应从顾府出,让他每日来库房取就行。
高婉华抱紧谢菱手臂,眼里满是崇拜,“阿菱,你真善良,你就是仙女姐姐。”
谢菱指了指她脑门,“别贫了,交给你的任务呢?”
高婉华一瞬间站直了身体,“早就准备好了!”
她从怀中掏出一张图纸,炫耀的将图纸打开放在谢菱面前。
图纸上画着通俗易懂的简笔画,一个字没有,但一眼便知道说的是什么。
谢菱交给高婉华的任务,是让她将制盐新方法用简单的图纸画出来,让盐工们一眼就能看懂。
古法制盐的过程包括纳潮,制卤,结晶,采盐这几个步骤。
纳潮是将含盐量高的海水赶到修好的盐田里。
制卤指的是通过太阳让海水蒸发,等达到一定的浓度,将卤水转移到结晶池继续蒸,原盐会慢慢沉积在池底,形成结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采集了。
这样制盐,不仅缓慢,而且很难控制卤水的浓度,经常失败。
一旦没控制好浓度,大半个月的工作就白费了。
卤水的浓度只能靠老师傅的辨别。
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老师傅也不可能次次都成功。
谢菱的新方法使用阶梯盐池,每个池子中间有落差,逐个挖低。
第一日,海水进入最高卤台。
次日,将海水放入第二卤台,再将高卤台装满海水。
第三日,将二卤台海水放入三卤台,高卤台海水放入二卤台,再次将高卤台装满海水.......
以此类推,利用日光蒸发水分,提高卤水浓度,减少人力成本。
至于测卤,则使用莲子。
这还是谢菱末世时,在海边玩,一个制盐工人告诉她的。
她在海边住过一段时间,自己制盐,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卤水分为10成,10成即为饱和。
取两枚莲子,一枚为5成,一枚为10成。
5成莲子若是在卤水中抬头了,则为2到3成卤。若是平浮卤水面上,则为5成卤。
10成莲子在卤水中斜浮时,为7到8成卤,当平浮于卤水面上时,则为10成卤。
而当卤水达到10成时,才可饱和结晶成盐。
这个方法很精准,不会出一丝错。
谢菱看了一遍,“你去那给工人师傅看,教他们看懂。”
高婉华将图纸拿过去,甚至还没教,只是看看图纸,那些盐工便懂了是什么意思。
毕竟就是干这行的,自然要敏锐一些。
当日,盐工们便根据图纸开始挖池子。
莲子谢菱已经带来,交给了平日里测卤水浓度的一个老师傅,细致的说了一些容易忽略的细节。
老师傅听得很认真,看来是听懂了,谢菱放下心。
这个方法能大大提升盐的产量,眼下只等盐成就好。
冯家那边的盐场,谢菱取名为熙南盐场。
由风间青璃和吴正清看管,也是一样的规则,三日休息一日,每日供应大米饭,使用新法制盐。
盐工们为了大米饭和休息,干活十分拼命。
谢菱算了一下,两个盐场齐上阵,一个月的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一百五十石左右,原本一个月加起来不到八十。
不行,太少了。
顶多半年,林千重和彩衣便会带着商队过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