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长河魂卢作孚蒙淑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楚女肺病严重,在广州东山路毛泽东的住处养病,我去探望肖楚女时,在他的房间里又再次见到了毛泽东。”

郭沫若道:“子英结交了不少中共党员,在黄埔军校时就开始了,在上海,他也跟中共地下党人士交往密切。比如,上海学生联合会的秘书长余泽鸿和和全国学生联合会的秘书长刘披云。”转对阳翰笙,“啊,还有你阳翰笙呢!”

刚满40岁的阳翰笙笑道:“是恁个的。他把进步思想和社会关系都带来了北碚。子英捐赠给北碚民众图书馆的1 300多册书籍中,就有几十本《中国青年》杂志。他把写苏联青年革命、建设的《现代英雄》、《革命青年》的文章翻印了2 000册,对北碚和民生公司的青年们影响不小。37年,他去民生路那书店找漆鲁鱼,请他找了毛泽东、朱德的抗战言论选,翻印了2 000本在北碚送发。还翻印了2 000本斯诺写的《西行漫记》。他在传播革命思想呃。”地道的四川高县口音。

夏衍一口浙江话:“子英看了电影《夏伯阳》和苏联修水库、建运河的记录片,亲自去重庆国泰电影院联系,花了一百块银元,租赁了影片和放映机,用滑竿抬到北碚体育场放映。”

田汉道:“子英不仅在传播革命思想,也在用行动支持革命。李亚群来任中共北碚中心县委书记,子英将其安置在《北碚月刊》当编辑,还担任《嘉陵江日报》副刊《风雅颂》的主编;还对中共党员李洪刚委以北碚粮食管委会主任。”

阳翰笙说:“对头,是这样的。抗战以来,国民党中央党政机关、中央科学文化机构、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迁来好多,不少全国性学术会都在这里召开。现在,在北碚小住或长期住的各界人士有三千多人,其中很多是进步人士和中共党员。”

卢子英道:“这并不是我做得成的,是我二哥指点、安排的。”

郭沫若道:“倒是,我们的作孚可是做了大好的事情!”

卢作孚笑道:“看,你们啷个都站在这里说话。”

卢子英赶紧说:“请大家入席,请酒、吃饭!”

人些各自落座。

饭毕,大家一起喝茶、说话。

卢作孚对比他小6岁的老舍笑道:“舍予,你成天都呆在北碚天生新村63号的寓所里,在写啥子?”

老舍抬了抬圆框眼镜架,一口京腔:“我来北碚两年了,这里不错,引起好多创作灵感,停不下笔!”叹曰,“嗨,这里原是个很平常的小镇,经过你兄弟俩的经营,变成了一个‘试验区’。你们又接纳了不少内迁的学校、机关,又成为文化区了。这里的学校多,书店多,有商铺、旅店、浴室、金店、银行,有公园、体育场、戏馆,有电灯和自来水。它已不是一个小镇子而是一个小城市了!”

夏衍道:“对,名副其实的小城市!”精瘦的他小卢作孚7岁

老舍点头,接着说:“这市外呢,有北温泉公园可供玩耍、游泳,山上呢,住着太虚法师、法尊法师,有藏理学院教育年轻和尚。那林语堂先生也都在这里置了栋小洋房子,语堂兄出国去了,倒成为了我等聚会的场所。这北碚呀,是清雅乡村里的花园城市!”

“看,文人就是喜好抒情,舍予,你是答非所问呢。”卢作孚笑道,“我在问你写啥子?”

郭沫若道:“我晓得他在写啥子,他去年夏天就在写长篇小说《火葬》。”

夏衍说:“还写了抗战文艺剧本《残雾》、《国家至上》。《国家至上》由张瑞芳主演,在重庆演出两场,还在昆明、成都、大理、西安、香港、桂林、西康演出。那些回教朋友看了,就说‘我们的张瑞芳’了!”呵哈笑。

阳翰笙说:“张自忠将军殉国后,受军界朋友相托,他还写了《张自忠》。”

郭沫若问:“舍予,你写那《四世同堂》完成没有?”

老舍道:“写完了一、二部。咳,哪里是写,是在拼命!”取下眼镜,朝镜片呵气,掏出手帕擦拭。想到什么,巡看大家,“呃,诸位,你们怎么都说我啊,不说我了,说北碚!说说卢作孚!”

大家都笑,就都说起北碚和卢作孚来。说北碚这个曾经被称之为“歹徒的乐园”的地方,从1927年卢作孚开始进行建设起,三年即闻名于全川,四年即闻名于全国,抗战以来甚至闻名于世界。说9年前,应卢作孚邀请,中国科学社年会在北碚召开。民生公司的轮船将许多著名科学、文化人士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接往重庆。会场设在卢作孚创建的温泉公园。与会代表对北碚叹为观止,纷纷发表谈话和撰文赞扬。中国科学社总干事赞道:“峡区各项事业,经作孚先生之苦心经营,迄今可谓成功。江苏有南通,四川有北碚。南通之建设固是完备,如同北碚之精神上之建设,视之南通更为完备,且精神之建设较之物质之建设尤为长久。”说先后来北碚参观的国内外人士“大”至林森主席、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小”至平民百姓和大、中、小学的学生。说北碚写了些理想都实现了,教育有各类学校,科学有西部科学院,游览有各处名胜,街道绿树成荫,建成了北川铁路,矿业占了大后方第一位。说卢作孚不仅是川江航运的领军人物,也是乡村建设的楷模。说在北碚的公园里,你几乎不能在地上发现一张纸屑或任何果皮。办事办到这样,将民众训练到这样,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大家越说越兴奋。

“……‘注意行道树’,‘这里缺了一棵!’‘这里缺了两颗!’‘要赶快补栽!’”郭沫若学着卢作孚的口气和神态,笑道,“我们的作孚呀,处处不忘北碚建设,连坐汽车过北碚也不忘随时找出缺点来。”

人们都笑。

田汉笑道:“黄炎培在他的《北碚之游》里写道,历史是活动的,有许多人,昨天是无名小卒,今天便是鼎鼎名流。‘地’何尝不是这样呢?现在‘北碚’两字名满天下。与其说因地灵而人杰,还不如说因人杰而地灵吧!黄炎培先生说得对,卢作孚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杰!”

郭沫若附和:“人杰,难得雄杰!说句为家乡人的话,我们巴蜀大地可谓是人杰地灵。巴出将,蜀出相,巴出人杰,蜀出英才!”呵哈笑,又说,“北碚之所以闻名,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在变,人的要求在变,人的相互关系在变,因此,北碚也就在变。”

阳翰笙点首:“‘一个聪明的人最聪明的方法,也是最快乐的方法,就是凭自己的力量做出一桩事来让人看,让人欣赏,让人享受,并让人学习,能一样创造起来。这就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这话是作孚兄说的!”

卢作孚被说得不好意思了,赶紧叉开话题,对郭沫若、阳翰笙和夏衍说:“沫若、翰笙、端先,你们在复旦大学的讲学反映很好!”

卢子英笑道:“就是。他们讲学后,在我家遇见了冯玉祥将军,相约要去游览华蓥山的。峨眉天下秀,华蓥天下雄,游了华蓥山定可以大畅文思!”

郭沫若说:“我是生长在峨眉山脚的人,连那天下第一秀山都还未曾去过,所以呢,华蓥山也就怪不得我对它疏远了。我倒是想去看看华蓥山的,可冯玉祥将军又因故没能来,就由子英陪我去游了蒙哥受阻的钓鱼城。那是个不屈的城,抵抗元军36年不降,是‘上帝折鞭处’,你们也该去看看。”

人们点首。

卢子英对郭沫若道:“你这次没去成华蓥山,下次我陪你去!”想到啥子,嘿嘿笑,“沫若,你今天坐‘民昌’轮来北碚,还有人‘保护’你呃。”

夏衍说:“他是名人,是得有人保护。”

卢子英道:“当时,我见船上有两个耀武扬威的人,就问沫若,船上未必然还有大人物?沫若就用手指自已,说,鄙人!鄙人也!我才晓得,这两个人不是保护他而是监视他的。下船后,我就赶紧把他领到我们北碚管理局去了。”

郭沫若道:“结果呢,祸事转移到了翰笙那里,转移到了正在上演的《天国春秋》的剧场里了,发生了刚才殴辱应云卫的事情,还把人家云卫抓进了宪兵队里去。”

卢作孚气愤道:“这些人,不去管抗日之事,反倒把沫若当敌人看待!”他晓得,郭沫若的新剧《屈原》在重庆上演时就受到阻扰。卢子英就邀请了中华剧艺社到北碚来公演,《屈原》和《天国春秋》都好评如潮。新华日报报载:“《屈原》在此连演五日,每日售票约七千元之谱……场场客满,卖票时摩肩接踵,拥挤之状一如重庆‘国泰’门前。”

这时,卢国维、卢国纪、卢国纶几个吃完饭的娃儿涌进屋来,嚷着要来看屋里这些大家,人们的话题就转到了这些晚辈身上。谈话间,郭沫若问卢国维:

“国维呀,你这个大学生,毕业后打算做啥子?”

卢国维挺胸道:“上前线,去打日本鬼子!”

都说是有志气。

卢作孚笑,心想,是得让大儿子上前线,去为国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