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一份令人心惊的奏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在时,一个大臣上奏时,啰啰嗦嗦的,结果遭了洪武皇帝的暴打。
据说洪武皇帝身材魁梧,又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而那位大臣身体孱弱,之乎者也一大堆之后,洪武皇帝实在受不了了,直接将其按在地上,足足打了一炷香时间,以至于到了现在,人们想起此事,都不免心有余悸。
至少后来的臣子们,再不敢这般啰嗦了,有事便说事,因而万言书,见的还真不多。
弘治皇帝对这一沓奏疏,也表现出了轻视的态度。
奏疏……何须这么多废话?
萧敬抱着奏疏,送到了弘治皇帝的案牍上,弘治皇帝不以为然地打开,却是发现入目的第一行,竟没有什么啰嗦的迹象,而是直接进入了正题。
“张三八,其户三人,有五旬老母,染病;其子张小虎,七岁,无病;密云藤庄人;颇有气力,勤恳,其母之病,勉强得到救治,平日擅耕作,会木工,为人忠厚,若其母在,可以安置于西山耕作,或调入匠房听用;若其母不在,明年开春,可暂令其子在西山读书,而命千户所领张三八出大同,至关外暂居开垦……”
“李六,户七人,兄弟四人,有子女三人,李六之弟,手残……”
弘治皇帝瞳孔收缩,这奏疏里,几乎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有的,其实只是细致无比的记录。
每一户人家有多少人口,家庭情况如何,是否家里有伤残,是否有病人,乃至于家里有几个孩子,他们的性格大致如何,都是一清二楚,上头并没有什么优美的词句,更没有之乎者也,可每一个人的姓名、年龄、特长,乃至于在西山的表现,都是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弘治皇帝下意识的看了朱厚照一眼,接着又极震撼地继续看下去。
这是他所收到的,第一份如此详尽的奏疏,各地的州县,但凡是牵涉到赈济灾民的,无论这个人是能吏还是是个庸官,他们的奏疏,多是大抵的说明一下情况,而太子的这份上奏,可谓是恒古未有。
虽然看上去,似是很粗鄙,可里头每一户的调查都十分直观,甚至在这个李六之下,还有专门的备注,说明了李六四兄弟,有有三个兄弟没有娶妻的情况,还有李六的父亲,是因为惹了官司,蒙冤气死,因而李六四兄弟对官府多有怨言,最后是朱厚照歪歪扭扭的笔迹,认为李六父亲的案子应发还密云县重审,固然刘老爹已死,可是非曲直还需重新厘清,既还死去的人一个清白,也给活人们一个交代。
李家四兄弟踏实肯干,在得知朱厚照愿意发文重审之后,极为感激。而在这下头,还有方继藩的笔迹,方继藩认为,关外乃苦寒之地,出关开垦,虽可奖励其土地,可单凭如此,关内汉民千百年来对关外的恐惧,依旧还未消散,第一批移居的汉民,必须在予以恩惠的情况之下,还需让他们对朝廷心怀感激之情,太子殿下重审此案极为重要,李家四兄弟除一人手残之外,其余三人都是孔武有力之辈,到时迁徙出关,将来随时可将其征辟为民兵,以备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在时,一个大臣上奏时,啰啰嗦嗦的,结果遭了洪武皇帝的暴打。
据说洪武皇帝身材魁梧,又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而那位大臣身体孱弱,之乎者也一大堆之后,洪武皇帝实在受不了了,直接将其按在地上,足足打了一炷香时间,以至于到了现在,人们想起此事,都不免心有余悸。
至少后来的臣子们,再不敢这般啰嗦了,有事便说事,因而万言书,见的还真不多。
弘治皇帝对这一沓奏疏,也表现出了轻视的态度。
奏疏……何须这么多废话?
萧敬抱着奏疏,送到了弘治皇帝的案牍上,弘治皇帝不以为然地打开,却是发现入目的第一行,竟没有什么啰嗦的迹象,而是直接进入了正题。
“张三八,其户三人,有五旬老母,染病;其子张小虎,七岁,无病;密云藤庄人;颇有气力,勤恳,其母之病,勉强得到救治,平日擅耕作,会木工,为人忠厚,若其母在,可以安置于西山耕作,或调入匠房听用;若其母不在,明年开春,可暂令其子在西山读书,而命千户所领张三八出大同,至关外暂居开垦……”
“李六,户七人,兄弟四人,有子女三人,李六之弟,手残……”
弘治皇帝瞳孔收缩,这奏疏里,几乎没有一丝的拖泥带水,有的,其实只是细致无比的记录。
每一户人家有多少人口,家庭情况如何,是否家里有伤残,是否有病人,乃至于家里有几个孩子,他们的性格大致如何,都是一清二楚,上头并没有什么优美的词句,更没有之乎者也,可每一个人的姓名、年龄、特长,乃至于在西山的表现,都是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弘治皇帝下意识的看了朱厚照一眼,接着又极震撼地继续看下去。
这是他所收到的,第一份如此详尽的奏疏,各地的州县,但凡是牵涉到赈济灾民的,无论这个人是能吏还是是个庸官,他们的奏疏,多是大抵的说明一下情况,而太子的这份上奏,可谓是恒古未有。
虽然看上去,似是很粗鄙,可里头每一户的调查都十分直观,甚至在这个李六之下,还有专门的备注,说明了李六四兄弟,有有三个兄弟没有娶妻的情况,还有李六的父亲,是因为惹了官司,蒙冤气死,因而李六四兄弟对官府多有怨言,最后是朱厚照歪歪扭扭的笔迹,认为李六父亲的案子应发还密云县重审,固然刘老爹已死,可是非曲直还需重新厘清,既还死去的人一个清白,也给活人们一个交代。
李家四兄弟踏实肯干,在得知朱厚照愿意发文重审之后,极为感激。而在这下头,还有方继藩的笔迹,方继藩认为,关外乃苦寒之地,出关开垦,虽可奖励其土地,可单凭如此,关内汉民千百年来对关外的恐惧,依旧还未消散,第一批移居的汉民,必须在予以恩惠的情况之下,还需让他们对朝廷心怀感激之情,太子殿下重审此案极为重要,李家四兄弟除一人手残之外,其余三人都是孔武有力之辈,到时迁徙出关,将来随时可将其征辟为民兵,以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