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六章【一拍即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元前718年,在位五十一年的周平王驾崩。
“平”是一个上谥,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但是周平王这个“平”给人更多的还是平凡,平常,平庸,当然也维持了表面的平静。
周平王去世后,郑庄公和周公黑肩到郑国迎接太子狐回朝继位。然而或许是因为父丧悲伤过度,又或许在郑国为质压抑过久,太子狐在回到洛邑后竟然病死了。
太子狐其实是周平王的嫡次子,周平王的嫡长子是泄父,也是平王的第一任太子,可惜早逝,于是狐成为了新太子。如今太子狐也去世了,群臣经过商议,拥立泄父嫡子王孙林继位,是为周桓王。
作为一个日暮西山的王朝首领,周桓王十分懂得利用天子特权舆论造势和调动诸侯为己所用,以打压、削弱隐患,改变王室的被动局面。在即位的第二年,他先后通过武力支持晋国公室和小宗这正反两方以弹压晋国,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是周桓王同时也是个心高气傲的青年,他太向往先祖的杀伐征战和不世伟业,对于王室的没落深感痛心,相应地他极度讨厌咄咄逼人的郑庄公。
当然,郑庄公也没有辜负周桓王的这一份讨厌。
正值麦收季节,一队郑军来到了温地,温地在今天的河南温县,因为境内有温泉故得名,这里是郑国与王畿的交界。
领头的是祭足,他来向温地大夫借千钟粟米,理由是今年郑国收成不好。
温地大夫当即拒绝了,温地直属王室,“未奉王命,不许。”
祭足并不惊讶,似乎一切在他预料之中,他跟温地大夫说:“其实在下不必求您,这儿有现成的麦子,在下割走就是啦!”
祭足一声招呼,郑国士兵笑嘻嘻取出镰刀,一秒钟变身农民,把温地的麦子割了个精光。
温地大夫眼睁睁看着也不敢吭声。
又过了两个月,早稻成熟了,祭足又带领郑军转悠到成周,趁着夜色把这里的稻穗一扫而空,要说这次郑军真的是手下留情,只割走了稻穗,稻杆还留着。等到成周守将知道,满地稻子都秃了头。
出乎意料,王室竟然没有反应。
两季的粮食都被搞,不应该呀?郑庄公也很惊讶。
其实周桓王早就得到奏报了,当时他勃然大怒,非要兴兵问罪,这可真是欺负到家门口了!不过他还是被周公黑肩劝住了,周公说不要因小失大,要沉住气,大王越沉住气,那郑伯就越坐不住,一定会前来谢罪修好的。
很显然周公是看透了两点,一,借助王室的力量是郑庄公的既定策略,所以郑庄公必然是要低头的;二是周王室除了地位尚能超然之外,其军事力量已经不具备什么优势了,实在不易轻举兴兵。
周桓王想了想,好吧,那就等等看他的表现吧!不过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各地官员要严加戒备,可别让郑国再顺走别的东西!
但是郑庄公也没有入朝谢罪。周公黑肩料得不错,郑庄公看周桓王没有责备之意,果然心里不安,他决定入朝谢罪,而且已经准备启程了,但是被一件坏消息给耽搁了,而这件事重要程度远在入朝谢罪之上,这则坏消息来自邻剧
为了表述清楚,笔者会插入一些图片,一般转载自百度图片搜索。
笔者声明:本人无任何侵权的主观意愿,如果所引用图片的版权所有者认为不妥,请@笔者,笔者当申请版务处理,删除图片。
~~卫国的前世今生~~
卫国的首任国君是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封,不过他起初的封国是康国,在今天河南禹州一带,康叔的称呼即由此而来。平定三监之乱后,周公将康叔封空降到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那里的殷商遗民,主要是从事手工业的陶氏、施氏、繁氏、樊氏、饥氏、锖氏、终葵氏等七个氏族。卫国疆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邢台的一部分以及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是西周初期最大的诸侯国之一,其首都就是殷商旧都朝歌。而且卫康叔还统管着殷八师兵力。
卫国覆盖了当初“卫”“邶”“鄘”三监地盘,难道周公不担心卫国再度上演三监之乱?
周公相信康叔的忠诚,有一种说法是相对于管叔、蔡叔、霍叔三人,康叔与周公的血缘更近,两人和伯邑考、周武王四人是一母同胞的至亲兄弟,不过《史记》记载上述文王诸子都是文王正妻太姒所出
周公对卫国非常重视,亲自为康叔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