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北杏会盟】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单地以胜败论之,将伐鲁视为战略的失败,因为齐桓公和鲍叔牙继承的是齐国的传统战略,就是争当区域小霸。这与齐国的地缘大有关系,齐国位居山东半岛,国土呈菱形状,东北临渤海,东南是黄海,在彼时,茫茫大海无异于是安全的保障,没有那支军队会渡过大海入侵齐国的;西北是济水,虽然那个时代渡河不是难事,问题是济水以外就是千里泛黄区;南面是莱国及夷人的集聚区,除了齐国动乱那些年头有过莱夷袭齐的记载,其余时间他们都只有唯恐齐国攻打的份;西南则是诸个山系,不过山系断续,与鲁国、莒国相通,为了防止外敌从此处入侵,齐国在这些缺口处修筑了防御工事—长城,并寻求对外战争的胜利,而鲁隐公、鲁桓公、鲁庄公时代恰是鲁国势强盛期,这就是齐桓公和鲍叔牙一直主张对鲁国用兵的原因。
而管仲的战略高度要更高—要当整个天下的霸主,所以管仲对鲁政策以和为主,争取相对和平的环境,大力发展经济,扩充军备,以图大志。
齐桓公的放手,给了管仲施展手脚的平台,从此齐国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全面改革时代,管仲改革理念、执政思想得到了全面地贯彻执行。三年间,齐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繁荣,民众富裕,“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齐国的军事实力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非昔比,称霸时机渐渐成熟!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开始在朝会中正式提出“意欲定伯”,紧接着管仲分析了当前形势:当今天下诸侯,强国林立,比如楚国、晋国,但是这些国家自认为厉害,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所以都无法称霸,周王室虽然日渐衰落但却依然是天下共主,自从东迁一来,天下诸侯不再朝贡,所以郑庄公敢于箭射周桓王的肩膀,五国敢于拒绝周證hong王的号令,如此一来列国臣子上行下效,自然也不把自己的君主放在眼里,所以各诸侯国也就有了弑君之举,大家都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也就没人讨伐。所以管仲建议派遣使者觐见周天子,请天子之令召开诸侯大会,立定宋君:“宋国国君一定,就可以奉天子以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看到诸侯之中衰弱者就辅助他,强横者就压制他,不听号令者则率诸侯讨伐他,这样一来,天下诸侯就会俯首帖耳,不需过于动用武力,即可称霸!”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管仲是要建立的其实是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根据实际出发,强调共尊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不遵守这种规则的诸侯国将受到惩罚,而制定并掌控这种规则的人自然而然就成为“霸主”。通过这杆大旗可以把中原诸侯间的相互攻伐和对戎狄蛮夷的对抗纳于统一管理下,既避免中原国家的内耗,又把周王室和诸侯绑在了齐国的战车上。换句话说,所谓的老大周天子只是个空头牌位,“霸主”才是真正掌舵人。
当时宋国经历南宫长万叛乱刚满一年,宋桓公虽然即位国君,然而宋国政局不稳,所以管仲以立定宋君为理由要求召开诸侯会盟。很快,齐桓公的使者带回了天子命令,“齐侯不忘周室,寡人之幸!泗上诸侯,惟齐侯左右之!”自此,齐桓公正式取得了召开诸侯会盟的权力,要知道在这之前虽然有诸侯结盟的情况,可都是私下行为,召开诸侯会盟是周天子才有的权力,以诸侯身份主持会盟、担当盟主,齐桓公是第一个!
齐桓公将天子的旨意传示宋、鲁、陈、蔡、卫、郑、曹、邾等诸侯国,知会他们于三月在北杏(今天山东东阿一带)举行会盟。
二月底,北杏。
这里早已筑起了高约三丈的祭坛,祭坛的左方高悬着大钟,右方架起了大鼓,最上方安置着周天子的位置,当然天子是不会到来的,今天的主角是齐国,是齐桓公,他已经早早地来到,正在巡视玉帛器皿是否摆放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