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霸王的软实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周惠王为什么选择郑文公,因为他知道郑文公胸怀复兴郑国之志,还有郑文公早已对齐国心存不满。
那是在召陵之盟结束后,齐桓公下令联军回师,结果陈国大夫辕涛涂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他暗自揣测联军回师会走哪条路线?末了,他还把这一想法透漏给了申侯,请注意,此申侯并非申国国君(申国这时候也已经被灭了),而是一个人名,是郑国的大夫。辕涛涂之所以征求他的意见,是因为联军回师有两条路线,常规情况下是走西路,也就是要路过郑国和陈国,如此一来这两国就要为联军供奉物资粮草,花上一大笔钱了,可如果能够让联军向东走海路,那就是莒国和徐国沿途招待、供应军费了,陈郑两国则可以避免这一项支出了。
申侯说这主意好啊,可以跟齐侯委婉地提一提。
辕涛涂就先在心里打了个草稿,然后向齐桓公进言:“您北伐山戎,南伐楚国,威震天下,如果再以联军从东海巡视一下,那东方的诸侯畏惧您的威风,还敢不依附您么?”
齐桓公听地高兴,觉得这是好事,他本来就属于好大喜功的人。
辕涛涂前脚刚走,申侯后脚就来了。看着喜不自禁的齐桓公,申侯就知道辕涛涂已经“委婉地提一提”了。
于是,申侯一身正气对齐桓公说:“外臣听说‘师不逾时’,就是说一旦发兵,国家、民众负担是十分沉重的,这次联军春天出兵,到现在才班师回朝,士兵们早已经疲惫不堪了!如果取道郑国陈国,粮草军需供应没有问题,可您却听从辕涛涂的建议走海路,如果真出现什么意外,我们疲惫之师怎么应对?辕涛涂之所以这么建议完全是为了陈国避免花销,其心不善啊!”
齐桓公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涮我呀!他当即命人将辕涛涂抓捕起来。后来陈国又是赔罪又是表态,再加上积极打点,齐桓公才把辕涛涂给释放了。
当然“仗义执言”的申侯得到了重赏,齐桓公命郑文公将郑国制邑封给申侯,让他在那里构筑城池。所以郑文公十分不满,金银财帛、美酒佳人赏什么不好,竟然把制邑封给他,那是什么地方,当年太叔段做梦都想得到的地方,你齐侯一句话我郑国的虎牢就没了,你咋不把淄博给他呀?但是强权之下不得不低头,郑文公不满也只能藏在心里。另外当初郑国依附齐国就是希望借助齐国之力摆平楚国,解决边境忧患,可是齐桓公和管仲雷声大雨点小,签了个协议就班师回朝,这也让郑文公非常不满。
所以郑文公收到周惠王的信后感慨万分,周惠王在信中饱含感情地追忆了周王室与郑国的亲密关系,无情地鞭笞了太子郑违背父命结党营私的恶劣行为,并一再声明这样的不肖之子是不配成为接班人的,希望郑伯能够与齐国这样心怀图谋的国家划清界限,分道扬镳。为了说服郑文公,周惠王还为他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由周王室、郑国、楚国、晋国结为政治联盟,辅佐王子带,周惠王还承诺事成之后将以大周政务委任郑伯。
周惠王让楚国也参与辅助,可见在周天子眼中,楚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荆蛮”,而是平衡中原的大国了。
这四方联盟论实力必将超过齐国主导的同盟,特别最后这句话让郑文公激动地绕着屋子手舞足蹈,想当年祖上桓公、武公、庄公三代卿士,领袖诸侯,没想到之后郑国就没落了,成为了不起眼的小国,先父厉公有大功于周朝,虽然扩充了土地,但却没被重用,现在天子写亲笔书信许诺将国政委托与我,郑国复兴有望了!
他把信拿给随行的几位大臣,看看,天子的亲笔手书!
叔詹当即泼了一盆冷水:“齐国因为我们郑国而联合诸侯攻打楚国,国君怎么反而要背弃齐国,顺从楚国?这是违背道德的呀。何况诸侯都拥戴太子,国君怎么能独自反对呢?”叔詹的意思很明白,太子已经获得了中原诸侯的联合拥戴,这时候郑国跳出来,岂不是要触犯众怒。
郑文公非常不屑:“追随霸主怎么比得上追随天子,天子的心意不在太子身上,寡人为什么要拥戴他?”
叔詹劝道:“周礼规定嫡长子继承大统,国君不要忘记当年幽王宠爱伯服,桓王宠爱子克,證hong王宠爱子颓,可是这几位王子都因为人心不附,最终落得死于非命,国君切莫重蹈覆辙呀!”
这时申侯站了出来:“天子命令谁能违抗?太子郑虽然有诸侯支持,王子带还有天子和王后支持呢,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国君不如退出会盟,静观其变,再说我们一走诸侯必定产生疑心,那么接下来这个会盟也就难以进行下去了!”齐桓公要知道“仗义执言”的申侯如此仗义,估计该把制邑转手封给叔詹了!
郑文公觉得申侯说的有理,于是假装国内有事,不辞而行。
这真是打脸呀!
上次为了宋国召开诸侯大会,会议没有结束,宋桓公跑了,这次刚救了郑国,会盟还没开始,郑文公又跑了。齐桓公又羞又恼,他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周惠王为什么选择郑文公,因为他知道郑文公胸怀复兴郑国之志,还有郑文公早已对齐国心存不满。
那是在召陵之盟结束后,齐桓公下令联军回师,结果陈国大夫辕涛涂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他暗自揣测联军回师会走哪条路线?末了,他还把这一想法透漏给了申侯,请注意,此申侯并非申国国君(申国这时候也已经被灭了),而是一个人名,是郑国的大夫。辕涛涂之所以征求他的意见,是因为联军回师有两条路线,常规情况下是走西路,也就是要路过郑国和陈国,如此一来这两国就要为联军供奉物资粮草,花上一大笔钱了,可如果能够让联军向东走海路,那就是莒国和徐国沿途招待、供应军费了,陈郑两国则可以避免这一项支出了。
申侯说这主意好啊,可以跟齐侯委婉地提一提。
辕涛涂就先在心里打了个草稿,然后向齐桓公进言:“您北伐山戎,南伐楚国,威震天下,如果再以联军从东海巡视一下,那东方的诸侯畏惧您的威风,还敢不依附您么?”
齐桓公听地高兴,觉得这是好事,他本来就属于好大喜功的人。
辕涛涂前脚刚走,申侯后脚就来了。看着喜不自禁的齐桓公,申侯就知道辕涛涂已经“委婉地提一提”了。
于是,申侯一身正气对齐桓公说:“外臣听说‘师不逾时’,就是说一旦发兵,国家、民众负担是十分沉重的,这次联军春天出兵,到现在才班师回朝,士兵们早已经疲惫不堪了!如果取道郑国陈国,粮草军需供应没有问题,可您却听从辕涛涂的建议走海路,如果真出现什么意外,我们疲惫之师怎么应对?辕涛涂之所以这么建议完全是为了陈国避免花销,其心不善啊!”
齐桓公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涮我呀!他当即命人将辕涛涂抓捕起来。后来陈国又是赔罪又是表态,再加上积极打点,齐桓公才把辕涛涂给释放了。
当然“仗义执言”的申侯得到了重赏,齐桓公命郑文公将郑国制邑封给申侯,让他在那里构筑城池。所以郑文公十分不满,金银财帛、美酒佳人赏什么不好,竟然把制邑封给他,那是什么地方,当年太叔段做梦都想得到的地方,你齐侯一句话我郑国的虎牢就没了,你咋不把淄博给他呀?但是强权之下不得不低头,郑文公不满也只能藏在心里。另外当初郑国依附齐国就是希望借助齐国之力摆平楚国,解决边境忧患,可是齐桓公和管仲雷声大雨点小,签了个协议就班师回朝,这也让郑文公非常不满。
所以郑文公收到周惠王的信后感慨万分,周惠王在信中饱含感情地追忆了周王室与郑国的亲密关系,无情地鞭笞了太子郑违背父命结党营私的恶劣行为,并一再声明这样的不肖之子是不配成为接班人的,希望郑伯能够与齐国这样心怀图谋的国家划清界限,分道扬镳。为了说服郑文公,周惠王还为他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由周王室、郑国、楚国、晋国结为政治联盟,辅佐王子带,周惠王还承诺事成之后将以大周政务委任郑伯。
周惠王让楚国也参与辅助,可见在周天子眼中,楚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荆蛮”,而是平衡中原的大国了。
这四方联盟论实力必将超过齐国主导的同盟,特别最后这句话让郑文公激动地绕着屋子手舞足蹈,想当年祖上桓公、武公、庄公三代卿士,领袖诸侯,没想到之后郑国就没落了,成为了不起眼的小国,先父厉公有大功于周朝,虽然扩充了土地,但却没被重用,现在天子写亲笔书信许诺将国政委托与我,郑国复兴有望了!
他把信拿给随行的几位大臣,看看,天子的亲笔手书!
叔詹当即泼了一盆冷水:“齐国因为我们郑国而联合诸侯攻打楚国,国君怎么反而要背弃齐国,顺从楚国?这是违背道德的呀。何况诸侯都拥戴太子,国君怎么能独自反对呢?”叔詹的意思很明白,太子已经获得了中原诸侯的联合拥戴,这时候郑国跳出来,岂不是要触犯众怒。
郑文公非常不屑:“追随霸主怎么比得上追随天子,天子的心意不在太子身上,寡人为什么要拥戴他?”
叔詹劝道:“周礼规定嫡长子继承大统,国君不要忘记当年幽王宠爱伯服,桓王宠爱子克,證hong王宠爱子颓,可是这几位王子都因为人心不附,最终落得死于非命,国君切莫重蹈覆辙呀!”
这时申侯站了出来:“天子命令谁能违抗?太子郑虽然有诸侯支持,王子带还有天子和王后支持呢,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国君不如退出会盟,静观其变,再说我们一走诸侯必定产生疑心,那么接下来这个会盟也就难以进行下去了!”齐桓公要知道“仗义执言”的申侯如此仗义,估计该把制邑转手封给叔詹了!
郑文公觉得申侯说的有理,于是假装国内有事,不辞而行。
这真是打脸呀!
上次为了宋国召开诸侯大会,会议没有结束,宋桓公跑了,这次刚救了郑国,会盟还没开始,郑文公又跑了。齐桓公又羞又恼,他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