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封疆】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气!”士蒍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公族们听士蒍如此说,对他很是钦佩,也不由地自行惭愧,作为朋友的士蒍如此义气,而同为公族的他们却在自相残杀。于是他们放过了士蒍,也不再追杀富子。
士蔿“去富子”的目的达到了,他留在富子家中就是为了阻止公族们对富子的追杀,以避免双方见面后说破自己的诡计。富子的离开使得公族没有了掌舵者,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士蒍的工作更好开展了。且经过这次私放事件,公族们觉得士蒍这人真是君子,对于他更加信任了。
又过了一年,游氏的宗主去世了。
游氏原本是晋侯缗的大臣,后来转投晋武公做了卧底,晋武公最终攻破翼城,游氏一族功不可没,因此晋武公即位后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劳,特将聚城分封给他。聚城是块好地方,公族们都想得到,而晋武公封给他人,还是一投靠者,因此公族们对于游氏心生怨恨。而且晋献公即位后,也对游氏颇为不满,有心收回聚城。
所以游大夫的死给了士蒍实施第三个计划的机会,这是一个可以一箭双雕的计划。
士蒍向公族们透漏了国君早对游家不满,“只是国君苦于没有借口,他曾私下跟我说过,如果谁能灭掉游家,聚城就分封给谁!”
公族们对于封地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嗜好,他们闻言后不假思索起兵杀入聚城,尽屠游家。
然后士蒍主动为公族修缮聚城的城墙,把他们都集居中于聚城,说是这样便于形成一个紧密团结的整体!
当时,远在洛邑的富子听说公族们屠杀了游家,连声惊叫:“完了,这下全都要死了!”
果然如富子所料,当公族们齐聚聚城时,晋献公的大军也赶到了那里,而领军的就是有公族挚友之誉的士蒍。
《左传》以短短数语记载这段惨烈的故事,“晋士蒍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而处之。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这一番大血洗,晋国的四代公族子弟基本被屠杀殆尽。请注意“基本”这两个字,因为有部分亲近晋献公的公族躲过了这场屠杀,如前文我们提到的韩氏。
这一年是晋献公八年,公元前669年。
就这样,晋国从笃信“亲亲上恩”的极端走向了“尽屠公族”的另一个极端,晋献公和士蒍用这种激烈的方式防止了晋国内乱,晋国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向稳定。
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留下了极为可怕的后遗症,没有了公族势力的制衡,晋国卿大夫势力日益强势,最终六卿专权,最终推动这个春秋时期最为强盛的国家走向分裂的结局。
在清除了公族势力后,晋献公任命士蒍为大司空,主管工程建设,就在他上任后不久,就主持了重修聚城的工程。历经两年,重建工作圆满完成,聚城改名为绛,因为其东南由险峻的中条山环抱,西北是平川和盆地,适合建都,因此晋献公将国都从翼城迁到了这里,绛成为了晋国新的国都。
然后士蒍又接连主持了晋献公两个儿子的城建工作,其中公子重耳在蒲地(在今山西隰县西北一带)筑城,公子夷吾在屈地(在今天山西省吉县境内)筑城。
就在为夷吾筑城的过程中,工人们不小心将木材筑进了城墙,这不是豆腐渣工程吗,公子夷吾就把这件事汇报给了晋献公。
晋献公很生气,派人责备士蒍为什么修得如此马虎。
面对猛人晋献公的责备,要搁别人早已不知所措了,但却难不倒士蒍,因为拨弄舌头是他的强项。士蒍对来人说:“没有丧事而悲伤,则忧愁必然来临。没有兵患而筑城,则城池必然会被敌人利用。担任官职而不接受命令,这是不敬;巩固敌人可以占据的地方,这是不忠。没有忠和敬,怎么能侍奉国君?《诗经》说‘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心存德行就是安宁,宗室子弟就是城池,君主只要修养德行而使同宗子弟地位巩固,又有哪一个城池比得上?几年后这里就要用兵,又何必修的那么坚固?”
末了士蒍还赋诗一首:“
孤裘尨茸,
一国三公,
吾谁适从?
意思是狐皮袍子蓬松松,一个国家仨主公,究竟我该唯谁适从?
这就是成语“一国三公”的来历。
来人将士蒍的话汇报给晋献公,晋献公竟没有再追究下去。
难道士蒍仅凭着这样几句话就能打发了猛人晋献公?
事情可没那没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