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家务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玦,冬季意味着肃杀,杂色意味着冷漠,金表示寒冷,绝暗示决绝,这是表明要舍弃世子的忠诚,通过时令衣饰疏远他呀!”
先丹木说:“国君说什么消灭完敌人再回来,敌人难道能够消灭完吗?就算敌人全被消灭,还有内部小人的谗言,世子还是快逃走吧!”先丹木也是出自晋国公族,但其渊源已不可考。
梁余子和罕夷也表示国君的意图很明显,不如逃走吧。
此时,羊舌突忽然说道:“违反君命是不孝,放弃职守是不忠,就算我们已经感到了国君的寒冷之心,也不能不忠不孝啊!”羊舌突是晋献公弟弟伯侨的孙子,因为受封羊舌邑(今山西洪洞境内),故以此为氏。
申生听群臣说完,轻声说道,“君父让我带兵,不是为了让我立功,是为了试探我。如果我违抗君命,那我罪过太大了,不如就此战死,留下一个好名声!”正如优施所言,申生太注重自己的名誉了,这就是君子往往陷于小人之手的原因,小人无所不用其极,而君子却为道义束缚,束手就擒。申生性格如此,遇到骊姬、优施、二五这样的对手,失败是注定了的。
就这样,申生抱着必死之心率军与皋落氏大战于稷桑之地。然而申生没有死,他所率领的晋军大败皋落氏,凯旋而归。
说起来也真是无奈,骊姬想让申生死,因为申生死了她就安心了,奚齐被立为世子就基本定型了;晋献公想让申生逃,他偏爱奚齐,希望奚齐成为接班人,但申生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很难挑出过错的儿子,所以最好是申生识趣些,出奔他国,这样申生保住了性命,奚齐成为了世子,多好的结局;可申生偏偏是个正统教育出身的正人君子,他认为逃跑是不孝,只想一心战死沙场,却又偏偏就死不了。
晋献公、骊姬、申生,一个当世狠角,一个蛇蝎美人,一个谦谦君子,此时的心境竟然都是无奈。
不过这种情形不会持续太久,权力之剑没有最终落下,他们的矛盾就要继续酝酿发酵,酝酿的越久,爆发的就越激烈。
~~唇亡齿寒~~
晋献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决定出兵征伐虢国。
春秋中期,虢国已经不在大国之列了,但它仍然扮演着绘声绘色的角色,因为虢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身处洛邑西北,是中条山和秦岭山脉交汇地,穿流于其中的黄河在此处收窄,而且水流平缓,因此虢国拥有着沟通山西和河南的天然渡口,同时虢国还管辖、扼守着崤(山)函(谷)通道的中段。这也是为何数代天子都和虢国关系密切的重要原因,周王室拉拢了虢国,就可以“跨河南北,有虢国桃林之隘,以呼吸西京。”
当然这就注定了晋虢之间必然要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晋献公一路开疆拓土,晋国的边境线已经翻越中条山直抵黄河南岸,但是虢国就像一根鱼刺一样,卡住了晋国出入洛阳盆地的喉咙。
此时的虢国国君为虢公丑,他是虢公林父的儿子。当晋献公屠杀公族时,部分不在聚城的公族得以逃脱,出奔之地就是虢国。虢公丑不仅盛情接待,还于当年两次进攻晋国,他想过一把扶立晋君的瘾,可惜都失败了,因为虢国无论军队实力还是国君能力都与晋国已经不在一个等级之上了。
当时晋献公就想采取报复手段,不过被士蒍劝阻了,士蒍认为时机不到。
一晃十年过去了,十年间晋国各方面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征伐虢国又被提上了日程。
这消息让骊姬知道了,骊姬又建议晋献公用申生为统帅,申生骁勇善战,精于指挥,此去必然成功。
此时的晋献公已经开始对申生失去了耐心,申生的谦让、孝顺、忠君在他看来都是令人生厌的。为什么他不是一个浑身毛病的坏孩子,那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废了他,晋献公时常这样想。他想采取骊姬的主意让申生领兵,等打了败仗,就对他进行处罚,可是他思索许久,最终还是没有那么做,他担心申生出兵,每每得胜,只怕将来更难把控。
晋献公决定召见大夫荀息,征求他对征伐虢国的看法。
荀息,姬姓,本为原氏,名黯,字息。晋武公灭掉荀国之后,将荀地赐给原黯,因此原黯以荀为氏,故被称作荀息。荀息是个足智多谋之人,更是个忠心耿耿的人,一切以国君为中心,是国君的死忠粉,因此颇得晋献公的信任。
“虢国与虞国结为同盟,如果我们攻打虢国,那虞国肯定会来助战,反之亦然。以一敌二,情势对我们不利!”荀息所说的虞国是古公亶父第二个儿子仲雍后裔的封国,位置在今天山西夏县和平陆一带,也就是说虞国正好在虢国的北方,晋国的南方。在虞国境内有一条通道横穿中条山,如果晋军从此道翻越山麓,就可以直达虢国。问题在于,为了防范北方这个强大又蛮横的邻居,虞国与虢国结为了盟友,签订了互助协议。
晋献公听荀息这么分析,就问道:“如此说来寡人就对虢国放任么?”
荀息略一沉思,向晋献公提出了一整套瓦解吞并虢虞联盟的计划。
晋献公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依计而行。
第(3/3)页
玦,冬季意味着肃杀,杂色意味着冷漠,金表示寒冷,绝暗示决绝,这是表明要舍弃世子的忠诚,通过时令衣饰疏远他呀!”
先丹木说:“国君说什么消灭完敌人再回来,敌人难道能够消灭完吗?就算敌人全被消灭,还有内部小人的谗言,世子还是快逃走吧!”先丹木也是出自晋国公族,但其渊源已不可考。
梁余子和罕夷也表示国君的意图很明显,不如逃走吧。
此时,羊舌突忽然说道:“违反君命是不孝,放弃职守是不忠,就算我们已经感到了国君的寒冷之心,也不能不忠不孝啊!”羊舌突是晋献公弟弟伯侨的孙子,因为受封羊舌邑(今山西洪洞境内),故以此为氏。
申生听群臣说完,轻声说道,“君父让我带兵,不是为了让我立功,是为了试探我。如果我违抗君命,那我罪过太大了,不如就此战死,留下一个好名声!”正如优施所言,申生太注重自己的名誉了,这就是君子往往陷于小人之手的原因,小人无所不用其极,而君子却为道义束缚,束手就擒。申生性格如此,遇到骊姬、优施、二五这样的对手,失败是注定了的。
就这样,申生抱着必死之心率军与皋落氏大战于稷桑之地。然而申生没有死,他所率领的晋军大败皋落氏,凯旋而归。
说起来也真是无奈,骊姬想让申生死,因为申生死了她就安心了,奚齐被立为世子就基本定型了;晋献公想让申生逃,他偏爱奚齐,希望奚齐成为接班人,但申生毕竟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很难挑出过错的儿子,所以最好是申生识趣些,出奔他国,这样申生保住了性命,奚齐成为了世子,多好的结局;可申生偏偏是个正统教育出身的正人君子,他认为逃跑是不孝,只想一心战死沙场,却又偏偏就死不了。
晋献公、骊姬、申生,一个当世狠角,一个蛇蝎美人,一个谦谦君子,此时的心境竟然都是无奈。
不过这种情形不会持续太久,权力之剑没有最终落下,他们的矛盾就要继续酝酿发酵,酝酿的越久,爆发的就越激烈。
~~唇亡齿寒~~
晋献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决定出兵征伐虢国。
春秋中期,虢国已经不在大国之列了,但它仍然扮演着绘声绘色的角色,因为虢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身处洛邑西北,是中条山和秦岭山脉交汇地,穿流于其中的黄河在此处收窄,而且水流平缓,因此虢国拥有着沟通山西和河南的天然渡口,同时虢国还管辖、扼守着崤(山)函(谷)通道的中段。这也是为何数代天子都和虢国关系密切的重要原因,周王室拉拢了虢国,就可以“跨河南北,有虢国桃林之隘,以呼吸西京。”
当然这就注定了晋虢之间必然要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晋献公一路开疆拓土,晋国的边境线已经翻越中条山直抵黄河南岸,但是虢国就像一根鱼刺一样,卡住了晋国出入洛阳盆地的喉咙。
此时的虢国国君为虢公丑,他是虢公林父的儿子。当晋献公屠杀公族时,部分不在聚城的公族得以逃脱,出奔之地就是虢国。虢公丑不仅盛情接待,还于当年两次进攻晋国,他想过一把扶立晋君的瘾,可惜都失败了,因为虢国无论军队实力还是国君能力都与晋国已经不在一个等级之上了。
当时晋献公就想采取报复手段,不过被士蒍劝阻了,士蒍认为时机不到。
一晃十年过去了,十年间晋国各方面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征伐虢国又被提上了日程。
这消息让骊姬知道了,骊姬又建议晋献公用申生为统帅,申生骁勇善战,精于指挥,此去必然成功。
此时的晋献公已经开始对申生失去了耐心,申生的谦让、孝顺、忠君在他看来都是令人生厌的。为什么他不是一个浑身毛病的坏孩子,那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废了他,晋献公时常这样想。他想采取骊姬的主意让申生领兵,等打了败仗,就对他进行处罚,可是他思索许久,最终还是没有那么做,他担心申生出兵,每每得胜,只怕将来更难把控。
晋献公决定召见大夫荀息,征求他对征伐虢国的看法。
荀息,姬姓,本为原氏,名黯,字息。晋武公灭掉荀国之后,将荀地赐给原黯,因此原黯以荀为氏,故被称作荀息。荀息是个足智多谋之人,更是个忠心耿耿的人,一切以国君为中心,是国君的死忠粉,因此颇得晋献公的信任。
“虢国与虞国结为同盟,如果我们攻打虢国,那虞国肯定会来助战,反之亦然。以一敌二,情势对我们不利!”荀息所说的虞国是古公亶父第二个儿子仲雍后裔的封国,位置在今天山西夏县和平陆一带,也就是说虞国正好在虢国的北方,晋国的南方。在虞国境内有一条通道横穿中条山,如果晋军从此道翻越山麓,就可以直达虢国。问题在于,为了防范北方这个强大又蛮横的邻居,虞国与虢国结为了盟友,签订了互助协议。
晋献公听荀息这么分析,就问道:“如此说来寡人就对虢国放任么?”
荀息略一沉思,向晋献公提出了一整套瓦解吞并虢虞联盟的计划。
晋献公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依计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