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明末边军一小兵王斗谢秀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五章 仁与义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启道:“王老弟,我一直好奇,话说人不风流枉少年,可你似乎连欣赏美色的心思都没有。”

“你不贪财,不好色,对百姓仁爱,人无完人,你这样,是为了什么?”

王斗静坐良久,他道:“古人有云,修身,治国,平天下!”

“可我自认连修身这一段都没有到,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生存罢了。”

“乱世之中,苦苦挣扎!”

符名启深深叹息起来,良久,他唱起歌来,歌声悲切,却是那天在灾民中听来的歌谣。

……

舜乡堡在四月时开设了孩童学堂,分为了几个大班小班。

每班约有孩童数十人。连董家庄都有小孩到舜乡堡去上学。董家庄离舜乡堡并不很远,学生走个几里路去上学,就是在后世也是非常普遍的事。不过从靖边堡到舜乡堡去上学就稍远了一些。

学堂孩童每日的口粮,都是由堡内提供。舜乡旧堡内有十三岁以下的男孩女孩一百三十多人。舜乡新堡内有十三岁以下的男孩女孩近三百人。董家庄内也有六十多人。

由于现在财力紧张,王斗只能选择一部分较聪颖,或是以前识过字的孩童进入学堂。约在一百多人,而且是清一色的男生,这个时代女孩是不能与男孩一起上学的。

能进入学堂读书,是让人非常羡慕的事。

古时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特别是在大明,对读书人更是优待。只要中了秀才,就可以免去税粮负担,还可以仗剑游行。换成普通的平民,就是出了百里之外,也需要路引。

而且舜乡堡的学堂还提供每日的口粮,给孩子们吃饱,又不用干活,这更是让堡内军户争抢这读书的名额。堡内军户只要有自家孩子在学堂读书的,对外说起来,这脸上都是极有光彩。

学堂的教学,暂时让舜乡堡几个书吏代劳。保安州儒学学正符名启,也经常会从州城前来舜乡堡教习几课。

舜乡堡这么多的学生,让他兴趣非常浓厚,他己经答应了王斗,以后会从保安卫卫学中挑选几个教师前来任课。

至于现在舜乡堡学堂的教材,还是使用大明通用的一些课本诗集。虽说贯彻理想要从娃娃抓起,不过首先要让他们识点字,懂点道理不是?大明各地卫学中,通行的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几科,王斗主要还是让几个书吏教习书与数两科。

几个书吏教学风格各有不一,令吏冯大昌虽然待人温和。教习上却较为严谨正统。

王斗的舅舅钟正显也一样是轮流为孩子们上课,他说是东西倒是颇为现实。

舜乡堡学堂内有一个大班,学生在三十几人,多是十岁到十三岁的大龄学童,以前也曾有几个孩童在老家内读书识字的。。

这日钟正显为大班上课,他说了一会课本,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诵读,他摇头晃脑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家要好好读书识字,就算将来考不上功名,最少可以象我一样,有一碗饭吃,养活自己还有家人。”

下面有一个调皮的学生高声道:“听说先生是靠防守大人,才得到现在这碗饭的。这么说,就算不读书,也一样可以养活自己家人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