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明末边军一小兵王斗谢秀娘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5章 斯文扫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其实了解这些人的心思。

豪门大族出身的官员,便如吃饱的狼豹,还要注意个吃相,这些贫寒人家出身的官员,就不管不顾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往日的投入捞回来再说,如同空腹的恶狼!

而且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外事,通常是书呆子一个,到了地方,除了配合捞钱,又有什么作为能力?

思来想去,李邦华最后长声一叹,或许,可以看看永宁侯的吏员考核制,未来会走向何方。

虽然他认为此法一样存在诸多方面问题,特别吏员的『操』守不让他放心。毕竟各级吏员、父母官,是与百姓最为接近的官员。其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地方治『乱』与民生疾苦。

他『吟』道:“取官漫谩,怨死者半。人主苟欲亲民,必先亲牧民之官,而后太平之功可冀矣……吾也拭目以待吧!”

……

李邦华决定微服私访的路程到此便罢,一路行来,接连不断的刺激之事已经让他受不了,州城那种“龙潭虎『穴』”,更不想去了,怕所闻所见更让自己吐血三升。

接下来二人叫餐吃饭。聊些轻松的事情,马国玺叫了一桌的菜,二人对饮,几个随从,旁边另开一桌。

看着桌上有鱼有肉,饭菜非常丰盛,李邦华正『色』道:“何必如此破费?”

对马国玺。李邦华越来越欣赏,二人虽派别不同,政治理念也有所冲突,然马国玺所言虽行,都让李邦华感觉到他一腔忠孝节义,有马国玺驻在东路。也让李邦华略略安心。

而如他们这样的旧官体系,现在没了各项灰『色』收入,平日积点钱粮也不容易,这一路行来,自己一行人吃喝。尽是马国玺私人在掏腰包,这让李邦华有些过意不去。

马国玺笑道:“妨。其实这酒宴虽然看来丰盛,但所费不多,连随从那桌,总共也不过一圆五角罢了。最贵的,便是这些酒了,毕竟宣府镇有律法,酿酒者,磕以重税。”

“一圆五角?”

李邦华惊讶,两桌的饭菜,总共才一两五钱银子?

宣府镇的银圆他当然知道,一枚银圆,皆是“含银九成五”,可实打实的折金花银一两。也因为几乎每枚外形、成『色』、重量一致,一枚就可当一枚使用,不说在宣府镇,便是现在在京师,价值都非常坚挺。

很多大户人家,都喜欢用宣府镇的银圆,简单又方便,免去了往日看银两成『色』、重量等诸多麻烦。

民间接受率也非常高,当然,银圆等闲人等难得一见,倒是铜圆,许多小民在使用。

让李邦华惊讶的是此处物价之低,放在京师,这两桌饭菜,没有好多个银圆不能下来,此处才一圆五角?

马国玺说道:“是的,这还是保安州物价较高缘故,若放在怀来城,还会更低廉一些。”

他笑道:“若使用粮票,还花费更少。”

李邦华道:“粮票?”

马国玺介绍,宣府镇的物价,大致相当于万历年间的物价,一个银圆,差不多可以买米一石,以后世价值来说,在怀来城那边,相当于后世的三百五十块,在保安州一片,则相当于三百块左右。

而且,因为粮票的信用得到肯定,也越来越多人使用粮票,特别那些宣府镇当地军户百姓们,许多大额交易,都在使用粮票,毕竟轻飘飘的纸币,比相对沉重的银圆更有优势。

唯有外来者们还心怀疑虑,大部分在使用银圆铜圆。

李邦华沉思道:“此处物价低廉,就不会有商贾买走粮米,囤积居奇,运到外地谋利?”

马国玺呵呵笑着:“当然,商人皆是利不起早之辈,有利可图,岂会看不到这点?”

他说道:“关键便在宣府镇的粮店!”

他说道:“宣府镇的粮店,依照律法,有优先向军户百姓购粮的权力,每城每堡,皆是储备充足。民间粮贱时,便会高价收购,防止谷贱伤农,民间粮贵时,便平价出售,防止百姓饥饿。”

“几年下来,大致形成行情,便是一两银买一石米,各城便有所波折,也所动不大。”

他淡淡道:“至于不法商贾,各粮店财力充足,又依靠整个幕府,要斗,没有几个商贾斗得过他们,便若当年晋商与东路商战,各大商贾皆是血本归,早不敢小视此镇力量,……现虽暴利,胜在安稳长久,许多商贾,都不愿多事……况乎,宣府镇现又有了囤积居奇罪,很多人也被杀得怕了……”

李邦华不得不承认,在民生事务上,王斗已经做到极佳的地步。

放眼大明余处,商人与士绅勾结,秋粮时收购价格定得极低,青黄不接时,他们粮食贩卖又定得非常高,如此百姓苦不堪言,此处物价平稳,确是百姓之福啊。

二人对饮。酒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