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反助杨相公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升腾而起。
何不让杨国忠负责此案?如此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结束闭门养病,至于案件最后查办的如何,以李隆基的想法,自然是对局面的安定,影响越小越好。
当晚,京兆尹又接到了天子敕书,令其将所有涉案的文书、证人、以及物证悉数交给杨国忠。现下此案已经正式由杨国忠受命处理!
接到敕书,王寿顿时又傻了眼,天子究竟意欲何为?是信不过自己,还是另有隐情?他百思不得其解,心中惶惑忐忑,便向秦晋讨个主意。
秦晋得知此事后,只思忖了一阵,便已经明白了李隆基的想法。
事情也果如自己所料,李隆基出于长安民间的稳定考虑,已经有意淡化此案,而让杨国忠出面处置,不过是给了他一个结束闭门养病的借口而已。
此等猜测自然是不能随意说出口的,他只能安慰着王寿,让他不要多想,天子这么做,应该是另有深意。或许他们应该在杨国忠正式接手此案之前做点什么。
秦晋的提议立刻就将王寿吓出了一身的冷汗,慌忙摆手阻止着他。
“中郎将万万不可鲁莽行事,有现在的结果已经托天之福,若是再闹腾出别的幺蛾子,不知要被天子如何怪罪呢!”
对于李隆基此时的心思,秦晋自问已经看得很是透彻,他所要的无非就是朝廷大局。诚然,这种想法没有错,但那些因此而毁了一生的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女人又该找谁诉苦去?
秦晋不知道自己的心绪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也许是原本的秦晋在潜意识里还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特定的人和事便会让他格外的在意,就比如面对此情此情时,他一贯的冷静与理智便都已经不再起作用。
至少,秦晋认为,将案情大白于天下,未必会使大局动摇,只要相关的工作进行的及时而到位,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反而在于,朝廷愈要遮掩,谣言便越加会满天飞,传的满城风雨。
试问,整整一天,务本坊内闹出的动静不算小,还有尸体的臭味,随着西南风能吹出去数里,瞒,又能瞒得住?
掌灯时分,秦晋来到了秦府的正院。由于京兆府无法另行提供宅院,那些尚未被家人领回的女子们便只能被集中于此。
简单的巡视了一圈后,忽有一名官婢低着头从后院出来。
“你过来!”
秦晋唤住了她。那名婢女显然没注意到黑暗中还站着人,登时被吓了一跳,厉声尖叫了起来。
毕竟隔壁传出阵阵腐尸臭气,即便官府没明说,任谁也猜测得到答案,反应如此之大便也不奇怪了。
“叫甚叫,此乃神武军中郎将!”
一名随从呵斥那受惊的官婢。也是秦晋的疏忽,由于天色刚刚黑下来,还不及令随从以灯笼火把引路。
那官婢却将信将疑的问道:“你,你们是人是鬼?”
秦晋哈哈笑道,“自然是人,你不必害怕!”
为了打消女官婢的疑虑,秦晋特地令人点起了火把,火光登时便将整个庭院照的通亮。
“现在你相信了吧?”
官婢这才拍着起伏的胸脯,“吓死了……”可随即她又像记起了什么一般,僵在当场,指着秦晋问道:“你,你是神武军中郎将?”
秦晋点点头,那官婢顿时便慌了手脚,忙行礼请罪。
“原是某惊吓你在先,你又何罪之有,快起来吧。”
秦晋唤住官婢是想问一问安顿在后院的女人们情绪如何。而这官婢似乎性子颇为外向,害怕的情绪一过,又变得伶俐起来。
“那些娘子们怕的不行,看言行应该都出自大家,只可怜……”
官婢们都不笨,尽管官府没交代其中的情由,但谁又猜不出其中的奥秘呢?不过,当她意识到眼前的和善之人是禁军的中郎将时,才反应过来自己失言了,本该是问什么答什么才对,说得多了没准要闯大祸的。
秦晋却笑道:“知道的还不少。某来问你,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希望谋如何安置?”与此同时,又指了指后院。
为了不再让这个伶俐而又有些口无遮拦的官婢受惊,秦晋已经用上了自以为极尽和善的语气。不过,对方却显然没能体会到秦晋的这份良苦用心。
“奴婢再也不敢了,奴婢知错了!”
一连声的求饶,反倒让秦晋哭笑不得,最后只好将她打发走才算完。
这时裴敬听到了动静,带着人赶了过来,见到是秦晋在庭院中,才松了一口气。
秦晋的问题在官婢那里没有结果,便又塞给了裴敬。
裴敬却拧着眉头道:“中郎将真是难为末将了,如果末将是她们,总要一家团聚才好!”
“难道就不怕遭受的冷眼歧视?”
秦晋问了一句,这也是他一直纠结的问题。
“怕?有甚可怕?能活下来就已经十分难得。那些权贵人家之所以不肯来认领,或是因为此前已经宣布了她们的死讯,或有牵连姻亲关系,无法公然食言反口而已,否则郇国公家,还有常山公主家就不在乎这些了吗?”
裴敬的话让秦晋突然有茅塞顿开之感,他自认为深受二十一世纪的熏陶教育,但骨子里却仍旧摆不脱那深深烙印的三贞九烈。现在是唐朝,女人的开放程度不亚于男人,而自明以后那种固有的贞烈观念,此时更是尚未成型。
因此,秦晋认为这些女人将为世人所鄙,或许便将事情估量的过于严重了。
而王寿关于这些女人的处置意见,也无非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许在他看来,那么做是减少自身麻烦最好的办法。
秦晋在裴敬的肩头拍了一掌。事不宜迟,须当连夜行动,此时才是华灯初上的光景,城中虽已宵禁,却正是掩人耳目,方便行事的好时机。
听了秦晋的命令,裴敬惊讶的张大了嘴巴,直以为自己听错了。
“中郎将可想好了?这么做,没准会得罪一大批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升腾而起。
何不让杨国忠负责此案?如此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结束闭门养病,至于案件最后查办的如何,以李隆基的想法,自然是对局面的安定,影响越小越好。
当晚,京兆尹又接到了天子敕书,令其将所有涉案的文书、证人、以及物证悉数交给杨国忠。现下此案已经正式由杨国忠受命处理!
接到敕书,王寿顿时又傻了眼,天子究竟意欲何为?是信不过自己,还是另有隐情?他百思不得其解,心中惶惑忐忑,便向秦晋讨个主意。
秦晋得知此事后,只思忖了一阵,便已经明白了李隆基的想法。
事情也果如自己所料,李隆基出于长安民间的稳定考虑,已经有意淡化此案,而让杨国忠出面处置,不过是给了他一个结束闭门养病的借口而已。
此等猜测自然是不能随意说出口的,他只能安慰着王寿,让他不要多想,天子这么做,应该是另有深意。或许他们应该在杨国忠正式接手此案之前做点什么。
秦晋的提议立刻就将王寿吓出了一身的冷汗,慌忙摆手阻止着他。
“中郎将万万不可鲁莽行事,有现在的结果已经托天之福,若是再闹腾出别的幺蛾子,不知要被天子如何怪罪呢!”
对于李隆基此时的心思,秦晋自问已经看得很是透彻,他所要的无非就是朝廷大局。诚然,这种想法没有错,但那些因此而毁了一生的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女人又该找谁诉苦去?
秦晋不知道自己的心绪为什么会如此激动,也许是原本的秦晋在潜意识里还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某些特定的人和事便会让他格外的在意,就比如面对此情此情时,他一贯的冷静与理智便都已经不再起作用。
至少,秦晋认为,将案情大白于天下,未必会使大局动摇,只要相关的工作进行的及时而到位,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反而在于,朝廷愈要遮掩,谣言便越加会满天飞,传的满城风雨。
试问,整整一天,务本坊内闹出的动静不算小,还有尸体的臭味,随着西南风能吹出去数里,瞒,又能瞒得住?
掌灯时分,秦晋来到了秦府的正院。由于京兆府无法另行提供宅院,那些尚未被家人领回的女子们便只能被集中于此。
简单的巡视了一圈后,忽有一名官婢低着头从后院出来。
“你过来!”
秦晋唤住了她。那名婢女显然没注意到黑暗中还站着人,登时被吓了一跳,厉声尖叫了起来。
毕竟隔壁传出阵阵腐尸臭气,即便官府没明说,任谁也猜测得到答案,反应如此之大便也不奇怪了。
“叫甚叫,此乃神武军中郎将!”
一名随从呵斥那受惊的官婢。也是秦晋的疏忽,由于天色刚刚黑下来,还不及令随从以灯笼火把引路。
那官婢却将信将疑的问道:“你,你们是人是鬼?”
秦晋哈哈笑道,“自然是人,你不必害怕!”
为了打消女官婢的疑虑,秦晋特地令人点起了火把,火光登时便将整个庭院照的通亮。
“现在你相信了吧?”
官婢这才拍着起伏的胸脯,“吓死了……”可随即她又像记起了什么一般,僵在当场,指着秦晋问道:“你,你是神武军中郎将?”
秦晋点点头,那官婢顿时便慌了手脚,忙行礼请罪。
“原是某惊吓你在先,你又何罪之有,快起来吧。”
秦晋唤住官婢是想问一问安顿在后院的女人们情绪如何。而这官婢似乎性子颇为外向,害怕的情绪一过,又变得伶俐起来。
“那些娘子们怕的不行,看言行应该都出自大家,只可怜……”
官婢们都不笨,尽管官府没交代其中的情由,但谁又猜不出其中的奥秘呢?不过,当她意识到眼前的和善之人是禁军的中郎将时,才反应过来自己失言了,本该是问什么答什么才对,说得多了没准要闯大祸的。
秦晋却笑道:“知道的还不少。某来问你,假如你也是其中的一位,希望谋如何安置?”与此同时,又指了指后院。
为了不再让这个伶俐而又有些口无遮拦的官婢受惊,秦晋已经用上了自以为极尽和善的语气。不过,对方却显然没能体会到秦晋的这份良苦用心。
“奴婢再也不敢了,奴婢知错了!”
一连声的求饶,反倒让秦晋哭笑不得,最后只好将她打发走才算完。
这时裴敬听到了动静,带着人赶了过来,见到是秦晋在庭院中,才松了一口气。
秦晋的问题在官婢那里没有结果,便又塞给了裴敬。
裴敬却拧着眉头道:“中郎将真是难为末将了,如果末将是她们,总要一家团聚才好!”
“难道就不怕遭受的冷眼歧视?”
秦晋问了一句,这也是他一直纠结的问题。
“怕?有甚可怕?能活下来就已经十分难得。那些权贵人家之所以不肯来认领,或是因为此前已经宣布了她们的死讯,或有牵连姻亲关系,无法公然食言反口而已,否则郇国公家,还有常山公主家就不在乎这些了吗?”
裴敬的话让秦晋突然有茅塞顿开之感,他自认为深受二十一世纪的熏陶教育,但骨子里却仍旧摆不脱那深深烙印的三贞九烈。现在是唐朝,女人的开放程度不亚于男人,而自明以后那种固有的贞烈观念,此时更是尚未成型。
因此,秦晋认为这些女人将为世人所鄙,或许便将事情估量的过于严重了。
而王寿关于这些女人的处置意见,也无非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许在他看来,那么做是减少自身麻烦最好的办法。
秦晋在裴敬的肩头拍了一掌。事不宜迟,须当连夜行动,此时才是华灯初上的光景,城中虽已宵禁,却正是掩人耳目,方便行事的好时机。
听了秦晋的命令,裴敬惊讶的张大了嘴巴,直以为自己听错了。
“中郎将可想好了?这么做,没准会得罪一大批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