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天子也无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
李亨怒气上涌,却仍旧平心静气的问着:
“到底有多少人痛殴了你们?”
“三,三个!”
官员们毕竟不敢说假话,如果说了假话,万一被人揭穿,便与欺君之罪无异。虽然太子身为储君只能算是半君,可焉知太子登基以后,不会旧事重提?
李亨的拳头在案下攥紧了又松开,如此反复几次后,突然纵声大笑。
“三人痛殴数十人,问问世人谁能相信?”
“太子殿下,臣,臣有下情容禀......”
那官员还想急着解释,李亨却不给他机会了,一挥衣袖道:
“你们今日的陈情,我都会记录在案,晚间便会交给圣人裁决!”
杜甫的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尽管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突然听到今日的冲突将会闹到天子那里,还是忍不住忐忑了起来。这就是杜甫为官阅历尚浅的短处了,而韦济则与之大为不同,脸上反而露出了喜色。
因为韦济已经从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语气中看出了端倪,明显打算着给这些司官堂官挖坑的。
“太子公断,臣等告退!”
说罢,韦济便拉着杜甫离开了正堂。
而那五名官员却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赖在正堂不愿走,可留下来,说出的实情,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置信。
试问,三个人痛殴数十人,这等匪夷所思的事,又有哪个会相信呢?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啊!
“如何,你们还有话说?”
李亨的态度仍旧是不疾不徐,但他忽明忽暗的目光却让几名官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毕竟都是些司官堂官,甚少见过太子。如果不是得了政事堂某些人的送信,甚至也不知道杜甫与韦济竟然到太子那里恶人先告状了,因此一群人便仓促决定,到太子那里与之辩冤。可这些人还是没想到,此事不论输赢,他们人多打人少,总在道义上就失了先手。
但是,司官堂官们则一厢情愿的认为,许多人被打的狼狈凄惨,甚至还有几名官员连肋骨都断掉了,他们就是受害者。
然而,也就是这种经不住推敲的事实,和拙劣的表现,使得太子更加倾向于韦济和杜甫了。
“既然无事便退下吧!”
李亨没留给他们多余的考虑时间,直接开口轰人。
几名官员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施礼,带着哭腔请求太子为他们平冤,然后才不甘心的退了出去。
李亨思忖了一阵,挥毫泼墨将今日发生的这桩奇事,略加修饰便写成了一份奏书。
“速将此书送往兴庆宫,进呈圣人御览!”
太子李亨虽然备受天子打压,但敢于阻塞他与天子言路的人却并不多。因为这么做,不但得罪了太子,甚至连天子都会心生猜忌。所以,尽管政事堂的佐吏身后各有后台,却没人敢于慢待这份差事。
太子的奏书大约于一个时辰以后放在了天子李隆基的案头。
自天气回暖以后,李隆基的心情也逐渐与之回暖,潼关外的大战对他的影响也日复一日的再消退。哥舒翰自潼关送来的战报里,虽然无甚胜绩,却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
李亨怒气上涌,却仍旧平心静气的问着:
“到底有多少人痛殴了你们?”
“三,三个!”
官员们毕竟不敢说假话,如果说了假话,万一被人揭穿,便与欺君之罪无异。虽然太子身为储君只能算是半君,可焉知太子登基以后,不会旧事重提?
李亨的拳头在案下攥紧了又松开,如此反复几次后,突然纵声大笑。
“三人痛殴数十人,问问世人谁能相信?”
“太子殿下,臣,臣有下情容禀......”
那官员还想急着解释,李亨却不给他机会了,一挥衣袖道:
“你们今日的陈情,我都会记录在案,晚间便会交给圣人裁决!”
杜甫的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尽管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突然听到今日的冲突将会闹到天子那里,还是忍不住忐忑了起来。这就是杜甫为官阅历尚浅的短处了,而韦济则与之大为不同,脸上反而露出了喜色。
因为韦济已经从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语气中看出了端倪,明显打算着给这些司官堂官挖坑的。
“太子公断,臣等告退!”
说罢,韦济便拉着杜甫离开了正堂。
而那五名官员却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赖在正堂不愿走,可留下来,说出的实情,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置信。
试问,三个人痛殴数十人,这等匪夷所思的事,又有哪个会相信呢?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啊!
“如何,你们还有话说?”
李亨的态度仍旧是不疾不徐,但他忽明忽暗的目光却让几名官员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毕竟都是些司官堂官,甚少见过太子。如果不是得了政事堂某些人的送信,甚至也不知道杜甫与韦济竟然到太子那里恶人先告状了,因此一群人便仓促决定,到太子那里与之辩冤。可这些人还是没想到,此事不论输赢,他们人多打人少,总在道义上就失了先手。
但是,司官堂官们则一厢情愿的认为,许多人被打的狼狈凄惨,甚至还有几名官员连肋骨都断掉了,他们就是受害者。
然而,也就是这种经不住推敲的事实,和拙劣的表现,使得太子更加倾向于韦济和杜甫了。
“既然无事便退下吧!”
李亨没留给他们多余的考虑时间,直接开口轰人。
几名官员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施礼,带着哭腔请求太子为他们平冤,然后才不甘心的退了出去。
李亨思忖了一阵,挥毫泼墨将今日发生的这桩奇事,略加修饰便写成了一份奏书。
“速将此书送往兴庆宫,进呈圣人御览!”
太子李亨虽然备受天子打压,但敢于阻塞他与天子言路的人却并不多。因为这么做,不但得罪了太子,甚至连天子都会心生猜忌。所以,尽管政事堂的佐吏身后各有后台,却没人敢于慢待这份差事。
太子的奏书大约于一个时辰以后放在了天子李隆基的案头。
自天气回暖以后,李隆基的心情也逐渐与之回暖,潼关外的大战对他的影响也日复一日的再消退。哥舒翰自潼关送来的战报里,虽然无甚胜绩,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