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温的手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方的理由很简单:对方太能打了。
这么能打的人留在蜀国,他造我儿子的反怎么办,那时候可就没人制得了他了。这是个隐患,隐患必须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刘知俊死了。
刘知俊是个军事奇才,他在大梁的时候展现了自己的高光时刻,那时候即便是人才济济的大梁军团中都没有人能够做他的对手。
但是,他一旦逃到岐国,以及随后逃到蜀国,就很少再打胜仗。这倒不是本人战力下降了,而是周边的人不服从指挥,任你主将再是天纵奇才也翻不起浪花来。
以上的这种情况困扰过当时很多名将,其中包括从淮南投奔到大梁的王茂章,以及跟随王师范投降的刘掞。
刘知俊的死是一个悲剧,但对于他本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鹤立鸡群久了,老是被群鸡欺负,让人有点不忍看。
…………………………………………………………
蜀国和岐国大打一阵后就都消停了下来,开始很默契地搞摩擦。
摩擦摩擦,总之不会打得太厉害了,对双方都有利。
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我们再去探访一位老朋友——徐温。
徐温在吴国的日子很滋润,他现在大权独掌,说一不二,国主杨隆演已经习惯于看他的脸色行事。
但你权力再大也是个人臣,身为人臣却挟持幼主就会有人找你麻烦。
找麻烦的人是镇南节度使刘威,歙州观察使陶雅,宣州观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简。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杨行密时代的功勋旧将,他们眼看着少主被徐温欺负,心里沉不住气了。
最沉不住气的是李遇,他曾公开叫嚣:“徐温是什么人,我还从来没有注意过他,现在他竟然以吴国宰相自居吗?”
这句话是实话,在李遇这些人跟着杨行密打天下的时候,徐温还没有出头呢。但人家后来居上,靠近中枢,最后窃取了权柄,就能够挟吴王而令诸将了,就问你服不服。
李遇说这话肯定是不服的。
李遇不服,徐温就要找他谈话,以杨隆演的名义派使者到宣州召对方到扬州去一趟。
李遇不傻,离开老巢去扬州,到时候被徐温算计了怎么办?所以犹豫不决,暂无决断。
这时候使者等不及了:“您如果不马上去,恐怕有人要怀疑您造反了!”
这个“有人”当然是指徐温。
李遇大怒:“你说我造反,那之前徐温杀了侍中(杨渥),算不算造反呢?”
正所谓祸从口出,有了这句话也就够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3)页
方的理由很简单:对方太能打了。
这么能打的人留在蜀国,他造我儿子的反怎么办,那时候可就没人制得了他了。这是个隐患,隐患必须消除在萌芽状态,所以,刘知俊死了。
刘知俊是个军事奇才,他在大梁的时候展现了自己的高光时刻,那时候即便是人才济济的大梁军团中都没有人能够做他的对手。
但是,他一旦逃到岐国,以及随后逃到蜀国,就很少再打胜仗。这倒不是本人战力下降了,而是周边的人不服从指挥,任你主将再是天纵奇才也翻不起浪花来。
以上的这种情况困扰过当时很多名将,其中包括从淮南投奔到大梁的王茂章,以及跟随王师范投降的刘掞。
刘知俊的死是一个悲剧,但对于他本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鹤立鸡群久了,老是被群鸡欺负,让人有点不忍看。
…………………………………………………………
蜀国和岐国大打一阵后就都消停了下来,开始很默契地搞摩擦。
摩擦摩擦,总之不会打得太厉害了,对双方都有利。
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我们再去探访一位老朋友——徐温。
徐温在吴国的日子很滋润,他现在大权独掌,说一不二,国主杨隆演已经习惯于看他的脸色行事。
但你权力再大也是个人臣,身为人臣却挟持幼主就会有人找你麻烦。
找麻烦的人是镇南节度使刘威,歙州观察使陶雅,宣州观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简。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杨行密时代的功勋旧将,他们眼看着少主被徐温欺负,心里沉不住气了。
最沉不住气的是李遇,他曾公开叫嚣:“徐温是什么人,我还从来没有注意过他,现在他竟然以吴国宰相自居吗?”
这句话是实话,在李遇这些人跟着杨行密打天下的时候,徐温还没有出头呢。但人家后来居上,靠近中枢,最后窃取了权柄,就能够挟吴王而令诸将了,就问你服不服。
李遇说这话肯定是不服的。
李遇不服,徐温就要找他谈话,以杨隆演的名义派使者到宣州召对方到扬州去一趟。
李遇不傻,离开老巢去扬州,到时候被徐温算计了怎么办?所以犹豫不决,暂无决断。
这时候使者等不及了:“您如果不马上去,恐怕有人要怀疑您造反了!”
这个“有人”当然是指徐温。
李遇大怒:“你说我造反,那之前徐温杀了侍中(杨渥),算不算造反呢?”
正所谓祸从口出,有了这句话也就够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