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1949开国大典实录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接管:穿行在新旧中国之间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由郭宗汾负责;

决定联合机构设在东交民巷旧日本大使馆内,并即规定办公时间,依时上班办公。

2月1日,联合办事机构在颐和园景福阁举行第二次会议。叶剑英、陶铸、徐冰、戎子和、谭政和郭宗汾、焦实斋、周北峰八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决定:

本机构名称定为北平联合办事处;

办事处组织机构:军事、财经、文教行政三组,另设正副秘书主任,下设秘书若干人;

北平联合办事处主任为叶剑英、副主任为郭宗汾。军事组由陶铸、郭宗汾负责;财经组由戎子和、周北峰负责;文教行政组由徐冰、焦实斋负责。

“北平联合办事处”的办公地点,在北平东交民巷御河桥2号。第二天,中共北平市委和北平军管会入城办公,并向全市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入城办公布告》:

本会前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电令成立,为全区军事管制时期的权力机关,统一全区的军事和民政管理事宜,剑英等业于一月一日在郊区布告就职视事。现因北平全市已告解放,本会于本月二日移入城内办公,继续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约法八章,保障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确立革命秩序,仰我全市人民同心协力,为彻底完成军事管制时期的紧急任务及人民民主建设事业而奋斗。

特此布告周知。

主任叶剑英

副主任谭政

同一天,北平市人民政府也向北平人民发布了入城办公布告。

2月2日,北平市警备司令部成立,并发布了成立布告。布告全文如下:

本部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令:“为确保北平治安,保障革命秩序,着即成立北平市警备司令部,并任命程子华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明治、吴克华为副司令员,莫文骅为副政治委员,随令颁发‘北平市警备司令部关防’一颗”,等因。子华等遵令于即日就职视事,在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下执行任务。

特此,布告周知。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子华

副司令员彭明治吴克华

副政治委员莫文骅

平津前线司令部也于2月2日移驻城内。

2月2日上午10时许,位于王府井大街南端路口西的北京饭店门前,人们一下子热闹起来。一辆接一辆的吉普车驶过来,在北京饭店门前停下。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首先走下车,人们看清了,正是平津区卫戍司令聂荣臻。紧接着,又从吉普车上走下了林彪、罗荣桓。他们健步进入北京饭店。彭真、叶剑英也来了。这几位平津地区的最高首长,在北京饭店下榻。

当日下午,林、罗、聂、彭、叶等开了一个碰头会,商谈了人民解放军入城式的有关事项。入城式以刘亚楼为总指挥,他向诸位首长汇报了准备情况。

“卖报!卖报!新出的《人民日报(北平版)》!”报童们在北平的大街小巷边跑边喊。

这是北平和平解放后,共产党发行的第一张报纸。报童的喊声立刻吸引了街上不少行人。

“给我一张!”

“我也买一张!”

人们把报童围了起来,一会儿,报童手中的报纸卖完了。“今天卖得真快!”报童高兴地把钱收好,跑开了。

人们都迫切希望了解共产党的政策,买到报纸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2月2日的《人民日报(北平版)》,以“为建设人民民主的北平而奋斗”为通栏标题,标题下面,发表了长篇文章,以此代替发刊词。文章指出:

北平解放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由于各界人民的支持,由于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无敌的威力,由于国民党军中很多爱国的官兵不愿意在蒋介石指挥下继续反革命的内战,包围北平的人民解放军,终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一月十四日的和平声明的基础上,争取了固守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接受民主改编的原则。这样,我们就把这座历史名城和二百余万人民,用和平解决的方法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统治下解放了出来。从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下的北平的黑暗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北平永远为人民的北平了。

文章进一步指出,北平解放,和历史上历次改朝换代,任何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权转移不同,北平的新政权是劳动人民的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文章要求人们在人民民主政权的领导下,发展北平的各种生产,使之在国民经济建设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号召北平人民“向着毛主席所指示的方向,动员我们的一切力量,共同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北平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通过《人民日报(北平版)》,迅速地传遍了北平社会各界、各阶层、各人民团体、各机关、厂矿、学校,人们从中看到了古都的希望。

2月4日,在原国民党北平市政府会议厅里,人民政府接管旧北平市政府的仪式在这里举行。

下午3时半,在激昂的军乐声中,北平市人民政府市长叶剑英、副市长徐冰,迈着稳健的步子进入会议厅。

原国民党北平市市长刘瑶章率领高级官员站在门口两侧,迎候叶剑英、徐冰到来。

仪式开始后,刘瑶章手捧原北平市政府大印,交给叶剑英。刘瑶章说:“叶先生、徐先生,我代表旧北平市政府,把旧北平市政府的大印奉交人民政府。旧北平市政府所有一切官员、职员,听候人民政府处理。”

叶剑英接过大印,然后发表了讲话。

他说:“人民政府对旧北平市政府的接管,虽然是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的。但我们对旧政府的接管,不同于过去的改朝换代。我们共产党人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人民政府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旧的政权机构,是代表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一向剥削和镇压人民,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因此,旧的统治机构必须整个地加以打碎。把北平从反动政权的手里转移到人民的手里,是一场革命。旧政府的各级负责人,要配合人民政府,把接交工作做好,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好坏分明,决不含糊。服务于旧政府的职员们,要安守岗位,听候处理……”

叶剑英讲话时态度诚恳,平易近人,没有国民党大官们那种官架子和官腔。这如同一股清风,使在场的旧政府职员感到耳目一新。

接着,叶剑英又风趣地说:“蒋介石把自己抬得至高无上,要做‘最高领袖’。你们诸位听到‘蒋委员长’、‘蒋总统’都要马上立正。我现在叫他‘蒋介石’你们听不惯吧。不要紧的,以后就习惯了。他本来就叫蒋介石嘛。”

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听了叶剑英的一番话,大厅内的旧政府人员心服口服,消除了顾虑,觉得前途光明。刘瑶章等人表示,要努力配合人民政府的接管工作。

他接着向叶剑英介绍了北平市内的有关经济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负责人。

叶剑英、徐冰还详细地询问了北平市政府各局、处、所的组织及人事情况。刘瑶章等一一做了认真的回答。

整个接管仪式庄严肃穆,历时两个多小时。

在接管平津的同时,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城市接管工作迅速扩大。而早在半年前的九月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就已经预计了这种形势的到来。“九月会议”分析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要求我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缺乏这项准备,就势必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使党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九月会议”确定的基本方针,作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

《决议》估计:“在战争第三、第四两年内(1948年7月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可能夺取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大约将包含有1.6亿左右的人口,500个左右的县及许多中等城市和大的城市,并在这些新的区域建立政权。”《决议》认为,共需中央局、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等五级及大城市的各项干部5.3万人左右,并将抽调干部的任务作了分配:华北1.7万人,华东1.5万人,东北1.5万人,西北3000人,中原3000人。

为贯彻“九月会议”的决议,华东局于12月25日发出《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名干部决议的指示》。《指示》指出:“我们注意到目前华中的干部(尤其中级和高级干部)特别缺乏,因此准备一万五千干部规定完全由山东来负责。”

山东各区党委接到华东局的通知后,积极抽调第一期南下干部2000多人,于1948年12月组建了首批南下干部大队,并陆续来到益都县王岗村一带。

首批南下干部组成了华东局党校的4个部,加上在此前后各战略区行署的部分南下干部亦前来党校参加学习,党校全部学员达3000人左右。

1949年1月中旬,华东局党校在王岗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山东各战略区的南下干部经过短期集训后,从1949年3月初开始,按照中央和华东局要求,在临城党校各战略区的1.5万名干部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在临城期间,根据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指示,全体南下干部统一整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并公布了南下干部纵队大队以上军政干部名单:刘少卿任“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司令员,温仰春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德胜任参谋长,方忠立任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下辖4个支队:鲁中南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一支队;华东局直属机关南下干部编为第二支队;渤海区南下干部编为第三支队;胶东区南下干部编为第四支队。为便于统一行动,“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一律穿军装,实行军队编制。

为配合人民解放军做好渡江作战的充分准备,中共中央决定从正在临城集训的华东南下干部中抽调一部分提前南下,参加渡江作战,随军筹集粮草。1949年3月下旬,随军筹粮干部队伍大队在合肥被编入各集团军,受谭震林指挥,并拟定了随军行动方案。大队部暂跟兵团司令部行动,中队部暂跟各自的师部行动,各小队根据需要由师部分配到所属团、营和连队。不久,各中队、小队分别到达部队沿江驻地和部队一起待命。随军干部预定的渡江地点和口岸在安徽无为县的姚沟至汤家沟一线。

当渡江战役打响,随军南下干部与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奋力冲向江南的时候,在临城集中学习的“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也踏上了南下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