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山戎】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史几乎是类似神话传说一样模糊不清,甚至连国君传承也出现大段的空白,《史记》中除了开国君主召公奭(因为其采邑在召,故被称召公,召邑位于今陕西岐山西南)有一些简单记载,接着便是“自召公以下九丗至惠公”,这在大国诸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究其原因可能是燕国位置偏远,地处北疆,而且相对政局比较稳定,是个传统型的国家,所以自建国以来很长时间里与中原各国几乎很少往来,与周王室瓜葛也有限,其文化也相对落后。
三监之乱被平定后,周公让召公奭于蓟地(今北京及河北中部)建立了燕国,都城在今天北京房山区琉璃河,从此后燕国与山戎、东胡、屠何、秽等成为邻居,这些邻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殷商的方国或者附庸,属于殷商北国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对于周人是敌视的,周公把燕国封建在这里就是要控制震慑诸族,压缩他们的生活空间,稳定北方。首任国君召公奭和周公旦一样,都是周武王的左膀右臂,据记载在祭祀大典上手持大钺是周公,手持小钺的就是召公。另外召公和周公一样都需要在王室担任职务,他担任的是三公之一的太保,所以就由其长子姬克代为就国。
后来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了蓟国,把国都建在蓟。但到了西周后期,随着周王室衰落,对于北方少数民族控制力也不断减弱,辽西诸族开始崛起,渐渐脱离燕国的掌控。周宣王时期,为了减轻燕国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控制冀北和辽西,周宣王册封韩侯后裔在燕国旁边重振韩侯之国,协助燕国治理东北。然而数十年后,西周灭亡,辽西局势急转直下,燕国已经无法控制局面,山戎四国中强大的令支和孤竹屡次南侵,杀害民众,抢夺财物牛
大约在公元前697年前后,燕国君主燕桓侯不堪其扰,将国都签到临易(今天的河北雄县一带),以避其锋芒,但是山戎的骚扰没有停止,反而越演越烈,有时还流窜至齐国及郑国边境活动,不过他们遭到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郑庄公的阻击,兵败而逃。
可是,燕国呢?
公元前663年,令支国又大举入侵燕国,燕国无力抗击,节节败退,国君燕庄公不得不派人向中原诸侯求援。
不用说,他的最佳求援对象就是霸业正盛的齐国。
~向北,向北~~
齐桓公和管仲没有任何迟疑,出兵!
无论是从历史使命还是现实战略,征伐北戎都是必需的,“此皆中国之忧,盟主之责也”,即使北戎不进犯燕国,齐国早晚也要伐戎,何况他们侵袭燕国,何况燕国救援!而且此次征伐不同于以往,齐国要面对的不是“诸夏”“正统”民族,而是“戎狄蛮夷之族”,是外敌,所以齐国的战略不再是以德服人,甚至也不是简单的威服,而是要尽可能歼灭北戎有生力量,还华夏北境一个清平世界!
在这种理念主导之下,管仲认为这次救燕只靠齐国单兵作战,不要联合其他诸侯国。因为联合诸侯需要时间,燕国能不能支持到那个时候还不一定,而且联军往往出工不出力,更难以统一调度,对于这次作战并无好处,要知道这是一场事关生死之战。因此齐国婉拒了鲁国等诸侯国提出协从出兵的好意。
为了这一战,齐国几乎出动了内阁全部成员,管仲、隰朋、王子成父、宾须无皆随军出征,而转运粮草的重任则由鲍叔牙全权负责,只有宁戚留守临淄负责处理国内事务。同时,齐国调动了大部分精锐部队,据《吕氏春秋》记载,“桓公良车三百乘,教卒万人,以为兵首”,当时最先进的三百驾战车,上万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做先锋,这就意味着还有后续部队,及后勤保障人员,可以想象齐军出征的庞大规模。
得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