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霸王的软实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地做了检讨,勇敢地承担错误,当然了,主要是失察之过,对于申侯这样阴险狡诈的小人认识不够,结果被其迷惑,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现在已经幡然醒悟,诛杀了直接责任人申侯,现将他的人头奉上,以后一定提高认识,加强意识,紧跟队伍!
齐桓公也作了表态,其实郑伯还是不错的,谁会不犯错误,只要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嘛!我们要尽力拉一把,主动帮助,使其重新回到温暖的大家庭,就在宁母(今山东金乡)搞个会盟吧!
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这次会盟将给郑国带来怎样的灵感。
这段时间,那么骄傲的郑国在齐、楚之间先后求援、背叛又依附,虽然痛苦不堪,可是聪明的郑国人却从中领悟到了夹缝生存的普遍规律:如果有某个强权要完全控制郑国,则另一个强权为了达到战略平衡就必然会出手干预。那么,郑国为什么不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强权矛盾互相制衡,游走于强权之间,进而保全自身的安全呢?
当然,这种设想尚在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去证明,就像郑文公,他就很犹豫,他担心私自逃盟,又派人暗通楚国,如果去了,齐国会不会对自己不利?还有这样是不是就会得罪周天子还有楚王?但不去又不行。最终经过深思熟虑,郑文公决定自己躲起来,由世子华率领代表团参与会盟。
世子华愕然,他也不愿前往,因为他跟父亲一样担心此行齐国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他拜会了叔詹。叔詹是郑国上卿,同时还是世子华的叔叔,世子华希望这位重量级的叔叔能够劝解父亲另派他人。
叔詹微笑着看看侄子,他劝导说世子代表着一个国家,别人怎么能替代呢?齐侯为人宽宏大量,世子不要多虑。叔詹考虑地不错,这样的场合如果国君不出席,世子至少要到场,否则就显得郑国没有诚意了,而且齐桓公也确实是个大度之人。害怕对自己不利,只能说明郑文公父子做贼心虚。
但世子华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如果国君世子不能列席,上卿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参与会盟,所以他觉得叔詹根本没安好心,觉得叔詹也害怕参与那样的盟会。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世子华这样的人。
所以他决定铤而走险!
世子华按期出发了,他见到了齐桓公。
可是刚见面世子华就请求齐桓公摒去左右,说有要事相商。这让齐桓公非常诧异,自己与眼前这个年轻人并没有交集,他能有什么要事?但是既然人家这么说,想必是有什么不愿让他人知道的隐私吧。于是齐桓公挥手示意手下退下。
这时世子华低声说:“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违背您的命令,首止逃盟。君侯如果除掉他们而和敝国讲和,外臣愿带领敝国成为上国的附庸!”
齐桓公一听,竟然有这样的事,又一想如果眼前这个年轻人主政后完全附庸齐国,也是美事一件,就许诺世子华齐国一定会插手此事。
那么世子华说的三族是真就这么坏吗?
其实这三族的宗主就是有“郑国三良”之美誉的叔詹、师叔、堵叔。孔氏的宗主就是叔詹(叔詹字子孔,也被称为孔叔),子人氏宗主为师叔(师叔,子人氏,名师),泄氏宗主为堵叔(堵叔,大夫泄驾之子,采邑在堵邑故称堵叔),
郑国三良怎么就得罪了世子华?
世子华为什么要做出如此偏激之事?
郑文公夫人是陈妫,她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华,次子名藏,华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世子,陈妫也很受郑文公的宠爱。但随着年龄增长,陈妫年老色衰,渐渐地被郑文公所厌弃,转而宠爱后娶的两个妾,这两名妾也都生有儿子,于是危机意识极强的世子华担心被废,惶惶不可终日。他先是找到叔詹,希望叔詹出个主意,叔詹说得失由命,世子全心尽孝就行了。世子华很是不满,这叫什么主意,于是他又向堵叔求教,结果堵叔也是劝他尽孝。其实两位大臣的建议非常中肯,你已经是世子了,只需要尽一个儿子的本分搞好与父亲的关系就可以了,估计世子华在这方面做得真不咋样,否则的话两位大臣也不会都这么劝导。但世子华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两人根本是在敷衍自己。
没过多久,世子华又恨上了师叔,原因跟弟弟公子藏有关。公子藏个性张扬,特行独立,喜欢采集鸟类羽毛制成华冠衣服,搁现在完全可以登个台走个秀上个头条什么的,可在当时就有问题了,史书给他的评语称“性好奇诡”,因此师叔私下里劝他这是非礼之服,最好不要穿戴。要说人家也是一番好意,而且是私下指正,结果却让公子藏很不痛快,觉得艺术成果被否定了。公子藏就找到兄长世子华诉说,结果世子华比他还激动,就这样恨上了师叔。
郑国“三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他。
当世子华被派往宁母参加会盟时,他觉得父亲给他派了个危险差事,而叔詹选择了“袖手旁观”,因此他的积怨达到了极致,他想到了假手齐桓公除掉这三人。
第(3/3)页
地做了检讨,勇敢地承担错误,当然了,主要是失察之过,对于申侯这样阴险狡诈的小人认识不够,结果被其迷惑,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现在已经幡然醒悟,诛杀了直接责任人申侯,现将他的人头奉上,以后一定提高认识,加强意识,紧跟队伍!
齐桓公也作了表态,其实郑伯还是不错的,谁会不犯错误,只要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嘛!我们要尽力拉一把,主动帮助,使其重新回到温暖的大家庭,就在宁母(今山东金乡)搞个会盟吧!
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这次会盟将给郑国带来怎样的灵感。
这段时间,那么骄傲的郑国在齐、楚之间先后求援、背叛又依附,虽然痛苦不堪,可是聪明的郑国人却从中领悟到了夹缝生存的普遍规律:如果有某个强权要完全控制郑国,则另一个强权为了达到战略平衡就必然会出手干预。那么,郑国为什么不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强权矛盾互相制衡,游走于强权之间,进而保全自身的安全呢?
当然,这种设想尚在初级阶段,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去证明,就像郑文公,他就很犹豫,他担心私自逃盟,又派人暗通楚国,如果去了,齐国会不会对自己不利?还有这样是不是就会得罪周天子还有楚王?但不去又不行。最终经过深思熟虑,郑文公决定自己躲起来,由世子华率领代表团参与会盟。
世子华愕然,他也不愿前往,因为他跟父亲一样担心此行齐国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他拜会了叔詹。叔詹是郑国上卿,同时还是世子华的叔叔,世子华希望这位重量级的叔叔能够劝解父亲另派他人。
叔詹微笑着看看侄子,他劝导说世子代表着一个国家,别人怎么能替代呢?齐侯为人宽宏大量,世子不要多虑。叔詹考虑地不错,这样的场合如果国君不出席,世子至少要到场,否则就显得郑国没有诚意了,而且齐桓公也确实是个大度之人。害怕对自己不利,只能说明郑文公父子做贼心虚。
但世子华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如果国君世子不能列席,上卿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参与会盟,所以他觉得叔詹根本没安好心,觉得叔詹也害怕参与那样的盟会。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世子华这样的人。
所以他决定铤而走险!
世子华按期出发了,他见到了齐桓公。
可是刚见面世子华就请求齐桓公摒去左右,说有要事相商。这让齐桓公非常诧异,自己与眼前这个年轻人并没有交集,他能有什么要事?但是既然人家这么说,想必是有什么不愿让他人知道的隐私吧。于是齐桓公挥手示意手下退下。
这时世子华低声说:“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违背您的命令,首止逃盟。君侯如果除掉他们而和敝国讲和,外臣愿带领敝国成为上国的附庸!”
齐桓公一听,竟然有这样的事,又一想如果眼前这个年轻人主政后完全附庸齐国,也是美事一件,就许诺世子华齐国一定会插手此事。
那么世子华说的三族是真就这么坏吗?
其实这三族的宗主就是有“郑国三良”之美誉的叔詹、师叔、堵叔。孔氏的宗主就是叔詹(叔詹字子孔,也被称为孔叔),子人氏宗主为师叔(师叔,子人氏,名师),泄氏宗主为堵叔(堵叔,大夫泄驾之子,采邑在堵邑故称堵叔),
郑国三良怎么就得罪了世子华?
世子华为什么要做出如此偏激之事?
郑文公夫人是陈妫,她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华,次子名藏,华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世子,陈妫也很受郑文公的宠爱。但随着年龄增长,陈妫年老色衰,渐渐地被郑文公所厌弃,转而宠爱后娶的两个妾,这两名妾也都生有儿子,于是危机意识极强的世子华担心被废,惶惶不可终日。他先是找到叔詹,希望叔詹出个主意,叔詹说得失由命,世子全心尽孝就行了。世子华很是不满,这叫什么主意,于是他又向堵叔求教,结果堵叔也是劝他尽孝。其实两位大臣的建议非常中肯,你已经是世子了,只需要尽一个儿子的本分搞好与父亲的关系就可以了,估计世子华在这方面做得真不咋样,否则的话两位大臣也不会都这么劝导。但世子华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两人根本是在敷衍自己。
没过多久,世子华又恨上了师叔,原因跟弟弟公子藏有关。公子藏个性张扬,特行独立,喜欢采集鸟类羽毛制成华冠衣服,搁现在完全可以登个台走个秀上个头条什么的,可在当时就有问题了,史书给他的评语称“性好奇诡”,因此师叔私下里劝他这是非礼之服,最好不要穿戴。要说人家也是一番好意,而且是私下指正,结果却让公子藏很不痛快,觉得艺术成果被否定了。公子藏就找到兄长世子华诉说,结果世子华比他还激动,就这样恨上了师叔。
郑国“三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他。
当世子华被派往宁母参加会盟时,他觉得父亲给他派了个危险差事,而叔詹选择了“袖手旁观”,因此他的积怨达到了极致,他想到了假手齐桓公除掉这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