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心思】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齐桓公随后就将世子华求助的事告诉了管仲,管仲连声说不可,“国君用礼和信会合诸侯,而用邪恶作为完结,这可不行!儿子和父亲不相违背叫做礼,见机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再大的邪恶了!”
齐桓公说:“诸侯进攻郑国,没有得胜,现在幸而有机可乘,利用这点,不行吗?”
管仲回答道:“会合诸侯是为了尊崇德行,若是奸邪之人位列国君,怎么能向后代交代?诸侯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加以记载。如果记载了让邪恶的人居于君位,君王的盟约就要废弃了!子华既然做了世子,而要求借助大国来削弱他的国家,一定不能免于祸患。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执政,我们不能去钻它的空子!”
齐桓公恍然大悟,就再次召见世子华:“世子所说的这件事实在太重大了,还是等郑伯前来,寡人和他亲自谋划吧!”
世子华听到这句话顿时大汗淋漓,赶紧找个借口告辞回国。
世子华在路上也没闲着,他想出了一个对策。回到郑国见到郑文公,世子华显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齐侯责怪您没有亲自前往,坚决不肯与我们会盟。父亲不如继续联合楚国,对抗齐国!”
郑文公忽地站起来,大骂道:“你这个逆子,都把国家卖了,还敢在这里胡说!”
世子华一脸错愕,他怎么也想不通消息是怎么泄漏的。原来他走后,管仲细细思量这件事,觉得不对,世子华想利用齐国剪除三良,目的是自己掌权,如今被拒绝必然害怕事情败露,他一定会恶人先告状诬赖齐国,这恐怕才是他为何早早辞行的原因。管仲不敢大意,派专人即刻赶往郑国,将世子华的所作所为报给郑文公。就这样,世子华回国之前,他的罪名就已经坐实了!
郑文公命人将他囚禁起来,关在幽室之中的世子华算是明白了,阴谋败露了,这下不是丢掉世子之位而是性命之忧了,于是他在墙上挖洞,想借机逃跑,结果被守卫发现,报给郑文公,郑文公就下令将他就地格杀。
很多人认为郑文公诛杀世子华是因为他“卖国”,恐怕没这么简单,“卖国”能卖得过郑文公本人么?其实世子华被杀因为他卖国背后的行为—觊觎君主之位,这是郑文公绝对不允许的。
两头撒谎的世子华就这样被杀了,近代心理学认为撒谎行为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源头,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模仿大人;第二,逃避惩罚;三是表示对抗。模仿大人自不必说,郑文公游走在齐楚两国之间,一套说辞投身两个国家,绝对是撒谎界老油条,当然了这也是现实的选择。至于表示对抗以及逃避惩罚可以参照郑文公对待儿子们的具体态度:世子华被杀后,公子藏害怕牵连就连夜出奔,结果逃亡失败,郑文公派手下在途中截住了他,截住后也不是带回来囚禁,而是就地处死。紧接着,郑文公又把其他儿子全部驱逐出郑国,原因是郑文公害怕他们生变夺权!
~~齐桓公的小心思~~
公元前651年,周惠王病重,时刻关注父亲动向的太子郑担心惠后与王子带借机生事,就赶紧指派下士王子虎前往齐国拜见齐桓公,通报情况,以早做准备。没多久周惠王驾崩,太子郑与周公孔、召公廖商议,密不发丧,并将这一消息火速送往齐国。
齐桓公得信后,即刻召集诸侯在洮(今山东泗水境内)集会。因为在这之前的首止会盟已经敲定共同拥戴太子郑的主旨,故此次诸侯集会进行得非常顺利,齐、宋、鲁、卫、陈、郑、曹、许八国诸侯同聚一堂,各国均派出一名使者组团前往洛邑,名为吊丧,实为拥立。这八位使者分别是齐国大夫隰朋、宋国大夫华秀老、鲁国大夫公孙敖、卫国大夫宁速、陈国大夫辕选、郑国大夫子人师、曹国大夫公子戊、许国大夫百佗。
直到得知八国大夫已经抵达洛邑,太子郑悬着的心才终于放进肚子里,周公和召公才宣布了周惠王死讯,并奉太子郑主丧,此时八国大夫异口同声要求拜见新任天子,王室大臣一看这情况,也都明白了,于是纷纷表示拥戴太子郑登基,太子郑顺利登基,即周襄王。
惠后和王子带眼睛都要喷出火了,可人家外有诸侯支持,内有大臣响应,两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巴巴看着太子郑即位。
第二年,周襄王改元,传谕各国,并于春祭结束后,命周公孔将祭祀用的胙赐给齐桓公,以表示感谢他的拥立之情。另外赐他表示征伐权力的彤弓矢(朱红色的弓箭)以及朝拜天子时乘坐的豪华大车。
周公孔先将这一消息告知齐桓公,请他早做准备。齐桓公与管仲商议,决定在葵丘(今天河南商丘民权县境内)搞一个仪式,表示对于王室赏赐的重视,同时也再次宣扬齐国不可动摇的盟主地位。
在去往葵丘的路上,齐桓公和管仲又提到了王室嗣位的争夺,管仲趁机说道:“周朝因为嫡庶不分,多次发生祸乱,现在齐国世子之位空缺,还是早做定夺为好,以免引发后患!”
齐桓公忽然叹起气来,这一点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世子之位非同小可,郑庄公乃是一代枭雄,却因为在立储问题上处置不当,以至于郑国内乱频生,失去小霸之位,这一点齐国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过齐桓公内心深处却是不愿立储,因为他实在不愿承认自己也已经是一位老人了,因此他犹豫、逃避,他说究竟立谁还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齐桓公随后就将世子华求助的事告诉了管仲,管仲连声说不可,“国君用礼和信会合诸侯,而用邪恶作为完结,这可不行!儿子和父亲不相违背叫做礼,见机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再大的邪恶了!”
齐桓公说:“诸侯进攻郑国,没有得胜,现在幸而有机可乘,利用这点,不行吗?”
管仲回答道:“会合诸侯是为了尊崇德行,若是奸邪之人位列国君,怎么能向后代交代?诸侯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加以记载。如果记载了让邪恶的人居于君位,君王的盟约就要废弃了!子华既然做了世子,而要求借助大国来削弱他的国家,一定不能免于祸患。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执政,我们不能去钻它的空子!”
齐桓公恍然大悟,就再次召见世子华:“世子所说的这件事实在太重大了,还是等郑伯前来,寡人和他亲自谋划吧!”
世子华听到这句话顿时大汗淋漓,赶紧找个借口告辞回国。
世子华在路上也没闲着,他想出了一个对策。回到郑国见到郑文公,世子华显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齐侯责怪您没有亲自前往,坚决不肯与我们会盟。父亲不如继续联合楚国,对抗齐国!”
郑文公忽地站起来,大骂道:“你这个逆子,都把国家卖了,还敢在这里胡说!”
世子华一脸错愕,他怎么也想不通消息是怎么泄漏的。原来他走后,管仲细细思量这件事,觉得不对,世子华想利用齐国剪除三良,目的是自己掌权,如今被拒绝必然害怕事情败露,他一定会恶人先告状诬赖齐国,这恐怕才是他为何早早辞行的原因。管仲不敢大意,派专人即刻赶往郑国,将世子华的所作所为报给郑文公。就这样,世子华回国之前,他的罪名就已经坐实了!
郑文公命人将他囚禁起来,关在幽室之中的世子华算是明白了,阴谋败露了,这下不是丢掉世子之位而是性命之忧了,于是他在墙上挖洞,想借机逃跑,结果被守卫发现,报给郑文公,郑文公就下令将他就地格杀。
很多人认为郑文公诛杀世子华是因为他“卖国”,恐怕没这么简单,“卖国”能卖得过郑文公本人么?其实世子华被杀因为他卖国背后的行为—觊觎君主之位,这是郑文公绝对不允许的。
两头撒谎的世子华就这样被杀了,近代心理学认为撒谎行为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源头,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模仿大人;第二,逃避惩罚;三是表示对抗。模仿大人自不必说,郑文公游走在齐楚两国之间,一套说辞投身两个国家,绝对是撒谎界老油条,当然了这也是现实的选择。至于表示对抗以及逃避惩罚可以参照郑文公对待儿子们的具体态度:世子华被杀后,公子藏害怕牵连就连夜出奔,结果逃亡失败,郑文公派手下在途中截住了他,截住后也不是带回来囚禁,而是就地处死。紧接着,郑文公又把其他儿子全部驱逐出郑国,原因是郑文公害怕他们生变夺权!
~~齐桓公的小心思~~
公元前651年,周惠王病重,时刻关注父亲动向的太子郑担心惠后与王子带借机生事,就赶紧指派下士王子虎前往齐国拜见齐桓公,通报情况,以早做准备。没多久周惠王驾崩,太子郑与周公孔、召公廖商议,密不发丧,并将这一消息火速送往齐国。
齐桓公得信后,即刻召集诸侯在洮(今山东泗水境内)集会。因为在这之前的首止会盟已经敲定共同拥戴太子郑的主旨,故此次诸侯集会进行得非常顺利,齐、宋、鲁、卫、陈、郑、曹、许八国诸侯同聚一堂,各国均派出一名使者组团前往洛邑,名为吊丧,实为拥立。这八位使者分别是齐国大夫隰朋、宋国大夫华秀老、鲁国大夫公孙敖、卫国大夫宁速、陈国大夫辕选、郑国大夫子人师、曹国大夫公子戊、许国大夫百佗。
直到得知八国大夫已经抵达洛邑,太子郑悬着的心才终于放进肚子里,周公和召公才宣布了周惠王死讯,并奉太子郑主丧,此时八国大夫异口同声要求拜见新任天子,王室大臣一看这情况,也都明白了,于是纷纷表示拥戴太子郑登基,太子郑顺利登基,即周襄王。
惠后和王子带眼睛都要喷出火了,可人家外有诸侯支持,内有大臣响应,两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巴巴看着太子郑即位。
第二年,周襄王改元,传谕各国,并于春祭结束后,命周公孔将祭祀用的胙赐给齐桓公,以表示感谢他的拥立之情。另外赐他表示征伐权力的彤弓矢(朱红色的弓箭)以及朝拜天子时乘坐的豪华大车。
周公孔先将这一消息告知齐桓公,请他早做准备。齐桓公与管仲商议,决定在葵丘(今天河南商丘民权县境内)搞一个仪式,表示对于王室赏赐的重视,同时也再次宣扬齐国不可动摇的盟主地位。
在去往葵丘的路上,齐桓公和管仲又提到了王室嗣位的争夺,管仲趁机说道:“周朝因为嫡庶不分,多次发生祸乱,现在齐国世子之位空缺,还是早做定夺为好,以免引发后患!”
齐桓公忽然叹起气来,这一点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世子之位非同小可,郑庄公乃是一代枭雄,却因为在立储问题上处置不当,以至于郑国内乱频生,失去小霸之位,这一点齐国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过齐桓公内心深处却是不愿立储,因为他实在不愿承认自己也已经是一位老人了,因此他犹豫、逃避,他说究竟立谁还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