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与迪克曼教授谈党史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最后一天还相信,苏联党有能力解决戈尔巴乔夫的问题。他深信,苏联共产党会把这个修正主义领导赶下台。他自己是这样想的。但他没有公开讲戈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昂纳克对阶级对立、阶级斗争问题认识比较狭隘。简单地说,他认为,只要有公有制度,大家都努力工作,所有问题就可以解决。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工作,有房子住,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有些东西他没有看清楚,比如国际形势的发展,比如应该提高国家的劳动生产力等等,这些他没有看清楚。人人都有饭吃,固然是个好的想法。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说到这里,一块参加谈话的原驻华大使罗尔夫?博瑟尔德讲了一个他亲见的故事:1966年4月份,民德驻华大使离任回国,罗尔夫陪同他会见了刘少奇和周恩来。刘少奇当时说,我们现在讨论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遇到了许多的社会主义,有我们的,你们的,苏联的,罗马尼亚的,阿尔巴尼亚的和印尼的。但我们不知道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刘少奇问周总理,你说是不是这样?当时周恩来没有作答,而是把话头叉了过去。罗尔夫大使提供的这个细节,颇有意味。它可以被看作一条史料,解读在1966年这个时段,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人如何看待和研究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他们经过自己艰辛探索之后,针对着现实中的问题所发出的诘问。

下面的话题,转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迪克曼教授告诉我:他1959年到1961年当了兵,在空军服役。但因为个子太高,无法做飞行员,于是做雷达兵。当时他们认为,战争的确会发生。而如果战争开始,敌人第一个目标就是雷达。战士们当时说,坐在这里虽然很危险,但谁也打不败我们,因为我们后方可以一直到上海,都是社会主义整体。那时大家确有一个坚定的看法,就是民主德国虽处在同西方斗争的最前线,但他们打不败民主德国,因为民主德国有一直到上海这样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作后盾。但教授接着说,当年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争论,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好的事情。如果当时避免这种争论,共同探讨发展问题,那社会主义的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当时大家搞一个共同的战略,那今天的形势就大大不同了。今天研究这段历史,应该从这样的角度提出问题,应该从一个比较高的视角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授指出,历史学家都知道,中国有最古老和不间断的历史传统。谁不了解这样的情况,他就要犯错误。你们1949年以后的情况和我们1945年以后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我们是被解放,你们是自己解放了自己。在我们德国,1945年以后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军事力量来维持它。在德国内部没有一个真正的反法西斯的军事力量。法西斯只有用军事的力量来打败它。所以可以理解,苏联为什么从1945年以后就对德国看得如此之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也是他们的权利。世界不能再发生那么大的战争。斯大林格勒死了那么多人,把一个国家都破坏了,是不能被轻易忽视和忘记的。所以苏联有权利对这里进行监视和看管。可是以后情况不一样了。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他们要我们做他们很好的同盟者,我们也这样做了,可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变化,不是刚刚被解放和打败了法西斯的国家,我们应该有我们的独立性,我们也应该有我们的发言权。我们知道苏联比我们大多了,经验也多多了。但我们知道,我们应该是平等关系。应该有自己的利益,坚持自己的利益。你就是朋友,也要尊重对方。可是最终他们把我们卖出去了,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教授接着说,中国情况当然不一样。如果中国的北部是苏联解放的,而南方被资本主义占领,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教授说,曾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在东柏林建一个天安门式的广场。我说不行,因为我们有西柏林,而你们没有西北京。在民德还存在的时候,西德实际上是怕共产主义的。他们也搞了一些社会福利式的东西,但大多是模仿我们。现在他们不怕了,就把那些东西又改掉了。因为没有民主德国作对比了。在两个德国对峙的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说法,就是狗的尾巴随着狗的身体动,而不是身体随着尾巴动。那时,我们是尾巴他们是身体。

讲到这里,我又问教授,在民主德国写党史,怎样看待和认识党史与国史的区分。教授说,关于国史与党史区别的问题,我们也研究过。我们是先搞党史,同时也研究我们的民族问题、文化传统问题、遗产问题等。这些同党史还不是一回事。在我们早期工人运动中,曾碰到封建主义的问题。同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是落后的。但那时出现的技术或文化问题,也要研究。

关于写党史时如何处理写上层决策和写社会层面关系的问题,教授是这样解答的:会议和文件当然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写党史时,会集中介绍每一次党代会的发展规划。让读者了解我们的发展规划实现了多少。这样写法,是培养我们的干部把党的决议同实际发展联系在一起。但这不意味着把所有文件都写进党史。重要的是,要让大家知道党的决策。

关于如何利用党的档案材料问题,教授告诉我:我们写党史的作者是可以看党中央的档案的。我们的马列研究院就负责保存党中央的档案。作者可以看到所有党的文件、会议以及回忆等的材料,例外的只是公安部的档案不能看。教授说,中央的档案一旦整理完毕,就都交到马列研究院了。所有关于党史的材料,都由马列研究院管理。只要参与写作,不管级别,都可以看。当然,不参与写作是不能看的。不过,如果作者写的东西用了档案材料,是否能发表出来,是另外一个问题。

这时,谈话显然已经到了尾声。突然间,教授从带来的大提袋里拿出了一大摞稿件。我一看,原来就是德国统一社会党历史“正本”的完成稿。除已经出版的第一卷,也就是我买到的那个大部头以外,还有其他三卷的稿子。原来,统一社会党的历史“正本”只出到第一卷,就赶上了剧变。党都没了,当然再没人管党史。于是后三卷就成了永久的打字稿。这时,我才知道,教授与我见面,还有另一层深意。他是这样对我说的:我有一个建议:如果你们需要这部历史,我愿意把它“借”给你。它可能是最后的保留在我们党员手里的手稿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我死的时候,我们这里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强有力的共产党的话,我愿意把我保存的我们党的另外一些东西,比如在我家里保存的我们高级党校的旗帜等,运到中国去。可我是乐观的。我相信到那时,我们这里会有一个真正的共产党。说到这里,教授神情肃穆,似乎在作一个庄重的托付。接着他语气沉重地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评价历史和人物时,只看了他们如何说拥护社会主义,如何拥护党,而没有注重他们的行动。结果言辞是靠不住的,那些信誓旦旦的人,后来变成了叛徒。这是写历史要吸取的教训。真正的共产党员要靠自己的表现,而不是自己的宣称。

最后,他意味深长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我很长很长时间留在脑际,就像刻成了字一样。他是这么说的:一个人要变成真正的社会主义者,需要很长的时间。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觉,整个柏林都是那样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