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两淮灶户(五)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高士信问道:“官府来收盐,好盐如何收?粗盐又如何收?”
张展回道:“好盐一担一百文,粗盐一担三十文钱。”
单看这个收购价,官府的确实是低得离谱了,可是高士信看到了那些盐之后,又觉得官府的价格其实还算是比较公道的。
高士信打开了盖在盐担子上的布,看到那些粗盐,只是最原始的盐巴,含有很多的杂质,表面带着黄黄的颜色,非常的难看。伸手抓起一把海盐,涩涩的,颗粒很大,也不均匀。这样的海盐用来炒菜,显然几乎不能用,也不知道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具身躯前主人残留下的印象中,高士信也没有吃过这种盐,他记得自己小时候,母亲给自己和张永做菜,用的盐是类似于他前世里那种粗盐,颗粒较大,可是也没有那么大,颜色不纯,也没有那么黑黄黑黄的都是杂质,也就是类似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里用的那种盐,比这些所谓的粗盐要好得多了。
“这里才是好盐,”看到高士信皱起眉头,张展连忙走到一边,打开了另外一口担子上盖着的布说道,“粗盐是日晒盐,好盐是我们用铁锅煮出来的盐。”
高士信走上前,看了一眼担子内的盐,所谓的好盐,成色也令人十分失望,因为这些所谓的好盐并非他想象中的那种细细的、白白的、粉末状的盐,而是和自己小时候吃的那些盐差不多。以铁锅熬煮出来的盐,也就这种成色,这未免令人十分失望。
“怎么用铁锅煮出来的好盐,也就这个样子?”高士信问道。
“这已经是很好的盐了,”张展回道,“官爷,想必您是用惯了那种雪花盐吧?细细白白的那种盐?那种盐我们这里可没有,那些盐不是陕西的井盐,就是西海(青海)的湖盐,那些井水和湖水纯净,才能熬煮出好盐。”
经过了张展的说明,高士信才明白,大明使用的精细好盐,都是来自陕西的深井或是西北的青海湖,那些干净的井水和湖水不含任何杂质,熬出出来的盐自然就精细了。而在两淮盐场,面临的东海(其实是黄海)却因为黄河泥沙大量流入海中,海水都是浑浊的黄颜色,这样的海水熬煮出来的盐都很粗、杂质很多,更别说晒出来的盐。
“听说还有闽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1/3)页
高士信问道:“官府来收盐,好盐如何收?粗盐又如何收?”
张展回道:“好盐一担一百文,粗盐一担三十文钱。”
单看这个收购价,官府的确实是低得离谱了,可是高士信看到了那些盐之后,又觉得官府的价格其实还算是比较公道的。
高士信打开了盖在盐担子上的布,看到那些粗盐,只是最原始的盐巴,含有很多的杂质,表面带着黄黄的颜色,非常的难看。伸手抓起一把海盐,涩涩的,颗粒很大,也不均匀。这样的海盐用来炒菜,显然几乎不能用,也不知道可以用来做什么。
在这具身躯前主人残留下的印象中,高士信也没有吃过这种盐,他记得自己小时候,母亲给自己和张永做菜,用的盐是类似于他前世里那种粗盐,颗粒较大,可是也没有那么大,颜色不纯,也没有那么黑黄黑黄的都是杂质,也就是类似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里用的那种盐,比这些所谓的粗盐要好得多了。
“这里才是好盐,”看到高士信皱起眉头,张展连忙走到一边,打开了另外一口担子上盖着的布说道,“粗盐是日晒盐,好盐是我们用铁锅煮出来的盐。”
高士信走上前,看了一眼担子内的盐,所谓的好盐,成色也令人十分失望,因为这些所谓的好盐并非他想象中的那种细细的、白白的、粉末状的盐,而是和自己小时候吃的那些盐差不多。以铁锅熬煮出来的盐,也就这种成色,这未免令人十分失望。
“怎么用铁锅煮出来的好盐,也就这个样子?”高士信问道。
“这已经是很好的盐了,”张展回道,“官爷,想必您是用惯了那种雪花盐吧?细细白白的那种盐?那种盐我们这里可没有,那些盐不是陕西的井盐,就是西海(青海)的湖盐,那些井水和湖水纯净,才能熬煮出好盐。”
经过了张展的说明,高士信才明白,大明使用的精细好盐,都是来自陕西的深井或是西北的青海湖,那些干净的井水和湖水不含任何杂质,熬出出来的盐自然就精细了。而在两淮盐场,面临的东海(其实是黄海)却因为黄河泥沙大量流入海中,海水都是浑浊的黄颜色,这样的海水熬煮出来的盐都很粗、杂质很多,更别说晒出来的盐。
“听说还有闽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