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心思】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商量国事,这三条其实质是要求各国遵从宗法制的问题。可以说《五禁》是齐桓公更进一步制订及阐述了国际准则的具体体现。
然后诸侯发誓:凡我同盟,言归于好。
这一次会盟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齐桓公只是让盟誓的誓词写在书上,挂在六畜之上派人宣读,并没有举行歃血仪式,避免了杀生。齐桓公称这么做是为了体现上天好生之德。
此言一出,诸侯无不赞服!
这就是葵丘会盟,是一次齐桓公大出风头的会盟,是齐国霸业达到极盛的标志性会盟。仁德布于诸侯,恩义施予天下,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光辉形象崇高而伟大,成为了标杆,成为了传奇,就连后来的孔子都说“齐桓公正而不诡”。
不过,在一贯的伟光正之下,齐桓公还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
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忽然问周公孔,“小白曾听说有三代封禅的典故,这究竟是怎么个情况?”
周公孔学识渊博,精研礼仪,听齐桓公询问,连忙解释道:“封禅其实分两个部分,一是封泰山,筑土为高坛,用金玉简祭天,颂扬上天的威德;二是禅梁父,打扫地面,用蒲做车,祭奠大地,感谢大地养育之恩。上三代受天命而兴旺,所以用隆重的封禅仪式报答天地的恩德!”
齐桓公点头微笑,然后说道:“夏的都城在安邑,商的都城在殷,周的都城在镐京,他们都离这两座山非常远,却还是赶到那里举行封禅。现在这两座山都在齐国境内,寡人想举行这个仪式,诸位看怎么样?”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但没有一人敢于搭话。封禅泰山梁父就等同于祭拜天地,把自己的功绩报给上天,这是天子才有的权利,因为天子的权力是上天给予的,但即便这样,历代天子也不敢轻易行此仪式,唯恐天下人耻笑他们不自量力,邀功上天。而诸侯只有祭祖的权力,是绝不能祭天的。
周公孔看着面露得色的齐桓公,良久才说道:“您觉得可以,又有谁敢说不可以呢?”
“那好,明天我再和大家商议这件事!”齐桓公嘿嘿地笑,显然没有看到周公孔微微皱起的眉头。
散会后,周公孔就火急火燎地拜会管仲:“封禅根本不是诸侯应该做的事,仲老难道就不能说句话吗?”
管仲淡淡地说:“国君一向争强好胜,所以只能私下里劝说,不能当面反对。这事我会跟他说的!”管仲虽然表面上一脸平静,可心里也觉得十分尴尬,国君前面还表现出对王室的毕恭毕敬,一转身就冒出封禅这样僭越的想法来,让诸侯怎么看待?所以即使周公没来请求,管仲也一定会阻止齐桓公。
随后,管仲就到了齐桓公馆舍,“国君想封禅泰山,这事儿是真的吗?”
齐桓公说:“自然是真的了。仲父也在现场,难道您没听到吗?”
管仲叹气道:“古代封禅的君主,从无怀氏到周成王,可以考证的有七十二家,但都是先受命于天,然后才举行封禅大典的。”
齐桓公有些不悦,这不是说我的功绩不配封禅吗?他反驳道:“寡人南征楚国,达到召陵,北伐山戎,灭掉令支、孤竹,西方也曾抵达太行,诸侯没有敢不服的!寡人召集兵车之会、衣裳之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就算是三代也不过如此吧?封禅昭告子孙,难道不行么?”人们普遍认为这个“九”字并非实指,有学者统计,齐桓公一生曾召集过二十六次盟会,出动军队达二十八次之多。
齐桓公这些话说给别人还真无法反驳,可现在坐他对面的是管仲,他的这些光辉事迹哪次不是由管仲策划实施的?
管仲朗声说道:“古代君王受命于天,但想要封禅,首先要天降祥瑞!北里长出嘉禾,江淮出现灵茅,东海献出比目鱼,西海献出比翼鸟,祥瑞之物都不招而至,这些事情都要记载在史册上!现在凤凰、麒麟没有到来,反而是鸱鸮来了不少,没听说那里有嘉禾,反而是蓬蒿长得很茂盛。如果国君这时候行封禅大典,恐怕列国有知识的人都会嘲笑您呢!”
齐桓公顿时哑口无言,第二天再也没有提起封禅之事。
管仲所说的祥瑞,实际上只是人们美好的传说罢了,所谓的记载也都有欠考据。倒是后世中为了迎合君主的政治目的,祥瑞多次出现,什么南山发现了麒麟,北海看到了苍龙,天上出现了五彩祥云,反正都是玄乎其玄,一闪即逝,说的人信誓旦旦,反正祥瑞出现过就行了。到后来干脆伪造所谓祥瑞,比如武则天要举行封禅,洛水中就出现了一块紫纹白石,上书“圣母临水,永昌帝业”,其实就是人工雕字后用紫石末和药涂抹制造的,武则天何等聪明,难道不知是人工制造的,但她依然抓住这块石头大做宣传,又是封赏又是特进,结果导致“四方争言祥瑞”,甚至有人用红漆在乌龟肚子上写上“天子万万年”假称祥瑞,结果宰相用小刀轻轻一刮就将红漆刮了下来,即使这样,武则天也没治罪,说到底她只不过用这些祥瑞向天下昭示自己是天命所归而已,至于祥瑞真假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对于管仲也一样,祥瑞本就是虚无缥缈,但是却可以以此为借口打消齐桓公的想法。说到别国有识之士会拿这一点事情嘲笑,真地大大触动了齐桓公,这正是齐桓公的软肋。他当然明白作为诸侯是没有资格封禅的,但人总会膨胀,总希望更进一步,百世留名,可是如果真的最后招致他人嘲笑,让自己声誉受损,齐桓公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第(3/3)页
商量国事,这三条其实质是要求各国遵从宗法制的问题。可以说《五禁》是齐桓公更进一步制订及阐述了国际准则的具体体现。
然后诸侯发誓:凡我同盟,言归于好。
这一次会盟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齐桓公只是让盟誓的誓词写在书上,挂在六畜之上派人宣读,并没有举行歃血仪式,避免了杀生。齐桓公称这么做是为了体现上天好生之德。
此言一出,诸侯无不赞服!
这就是葵丘会盟,是一次齐桓公大出风头的会盟,是齐国霸业达到极盛的标志性会盟。仁德布于诸侯,恩义施予天下,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光辉形象崇高而伟大,成为了标杆,成为了传奇,就连后来的孔子都说“齐桓公正而不诡”。
不过,在一贯的伟光正之下,齐桓公还有一点自己的小心思。
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忽然问周公孔,“小白曾听说有三代封禅的典故,这究竟是怎么个情况?”
周公孔学识渊博,精研礼仪,听齐桓公询问,连忙解释道:“封禅其实分两个部分,一是封泰山,筑土为高坛,用金玉简祭天,颂扬上天的威德;二是禅梁父,打扫地面,用蒲做车,祭奠大地,感谢大地养育之恩。上三代受天命而兴旺,所以用隆重的封禅仪式报答天地的恩德!”
齐桓公点头微笑,然后说道:“夏的都城在安邑,商的都城在殷,周的都城在镐京,他们都离这两座山非常远,却还是赶到那里举行封禅。现在这两座山都在齐国境内,寡人想举行这个仪式,诸位看怎么样?”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但没有一人敢于搭话。封禅泰山梁父就等同于祭拜天地,把自己的功绩报给上天,这是天子才有的权利,因为天子的权力是上天给予的,但即便这样,历代天子也不敢轻易行此仪式,唯恐天下人耻笑他们不自量力,邀功上天。而诸侯只有祭祖的权力,是绝不能祭天的。
周公孔看着面露得色的齐桓公,良久才说道:“您觉得可以,又有谁敢说不可以呢?”
“那好,明天我再和大家商议这件事!”齐桓公嘿嘿地笑,显然没有看到周公孔微微皱起的眉头。
散会后,周公孔就火急火燎地拜会管仲:“封禅根本不是诸侯应该做的事,仲老难道就不能说句话吗?”
管仲淡淡地说:“国君一向争强好胜,所以只能私下里劝说,不能当面反对。这事我会跟他说的!”管仲虽然表面上一脸平静,可心里也觉得十分尴尬,国君前面还表现出对王室的毕恭毕敬,一转身就冒出封禅这样僭越的想法来,让诸侯怎么看待?所以即使周公没来请求,管仲也一定会阻止齐桓公。
随后,管仲就到了齐桓公馆舍,“国君想封禅泰山,这事儿是真的吗?”
齐桓公说:“自然是真的了。仲父也在现场,难道您没听到吗?”
管仲叹气道:“古代封禅的君主,从无怀氏到周成王,可以考证的有七十二家,但都是先受命于天,然后才举行封禅大典的。”
齐桓公有些不悦,这不是说我的功绩不配封禅吗?他反驳道:“寡人南征楚国,达到召陵,北伐山戎,灭掉令支、孤竹,西方也曾抵达太行,诸侯没有敢不服的!寡人召集兵车之会、衣裳之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就算是三代也不过如此吧?封禅昭告子孙,难道不行么?”人们普遍认为这个“九”字并非实指,有学者统计,齐桓公一生曾召集过二十六次盟会,出动军队达二十八次之多。
齐桓公这些话说给别人还真无法反驳,可现在坐他对面的是管仲,他的这些光辉事迹哪次不是由管仲策划实施的?
管仲朗声说道:“古代君王受命于天,但想要封禅,首先要天降祥瑞!北里长出嘉禾,江淮出现灵茅,东海献出比目鱼,西海献出比翼鸟,祥瑞之物都不招而至,这些事情都要记载在史册上!现在凤凰、麒麟没有到来,反而是鸱鸮来了不少,没听说那里有嘉禾,反而是蓬蒿长得很茂盛。如果国君这时候行封禅大典,恐怕列国有知识的人都会嘲笑您呢!”
齐桓公顿时哑口无言,第二天再也没有提起封禅之事。
管仲所说的祥瑞,实际上只是人们美好的传说罢了,所谓的记载也都有欠考据。倒是后世中为了迎合君主的政治目的,祥瑞多次出现,什么南山发现了麒麟,北海看到了苍龙,天上出现了五彩祥云,反正都是玄乎其玄,一闪即逝,说的人信誓旦旦,反正祥瑞出现过就行了。到后来干脆伪造所谓祥瑞,比如武则天要举行封禅,洛水中就出现了一块紫纹白石,上书“圣母临水,永昌帝业”,其实就是人工雕字后用紫石末和药涂抹制造的,武则天何等聪明,难道不知是人工制造的,但她依然抓住这块石头大做宣传,又是封赏又是特进,结果导致“四方争言祥瑞”,甚至有人用红漆在乌龟肚子上写上“天子万万年”假称祥瑞,结果宰相用小刀轻轻一刮就将红漆刮了下来,即使这样,武则天也没治罪,说到底她只不过用这些祥瑞向天下昭示自己是天命所归而已,至于祥瑞真假其实一点也不重要。
对于管仲也一样,祥瑞本就是虚无缥缈,但是却可以以此为借口打消齐桓公的想法。说到别国有识之士会拿这一点事情嘲笑,真地大大触动了齐桓公,这正是齐桓公的软肋。他当然明白作为诸侯是没有资格封禅的,但人总会膨胀,总希望更进一步,百世留名,可是如果真的最后招致他人嘲笑,让自己声誉受损,齐桓公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